亲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 ,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添加客服微信【】安装软件.
微信打麻将是一款非常流行的棋牌游戏,深受广大玩家的喜爱。在这个游戏中,你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赢取胜利 ,同时还能与其他玩家互动。
在游戏中,有一些玩家为了获得更高的胜率和更多的金币而使用了开挂神器 。开挂神器是指那些可以让你在游戏中获得不公平优势的软件或工具。
如果你也想尝试使用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下载和安装:
软件介绍: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
2 、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 ,放在后台,既有效果 。
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 ,重新点击启动运行。
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 、服务器维护故障、政/府查封/监/管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
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操作使用教程:
1.通过添加客服微安装这个软件.打开
2.在“设置DD辅助功能DD微信麻将开挂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5.保持手机不处关屏的状态.
6.如果你还没有成功.首先确认你是智能手机(苹果安卓均可).其次需要你的微信升级到新版本.
本司针对手游进行,选择我们的四大理由:
1、软件助手是一款功能更加强大的软件!无需打开直接搜索微信:
2 、自动连接 ,用户只要开启软件,就会全程后台自动连接程序,无需用户时时盯着软件 。
3、安全保障 ,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可以非常安心,绝对没有被封的危险存在。
4、快速稳定,使用这款软件的用户肯定是土豪。安卓定制版和苹果定制版 ,一年不闪退
A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自由组合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也自由组合,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A正确;
B ,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的,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 ,也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B正确;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这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C正确;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了完整性和独立性,D错误.
故选:D.
现代遗传学之父什么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节
1.孟德尔通过分析 豌豆杂交实验 的结果,发现了 生物遗传 的规律。
2.孟德尔在做杂交实验时 ,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这叫做 去雄 。
3.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相对性状 。
4.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显性性状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 和 隐性性状 的现象叫做 性状分离 。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遗传因子 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 显性遗传因子 ,用 大写字母 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 隐性遗传因子 ,用 小写字母 表示。
(2)体细胞中的 遗传因子 是成对存在的 , 遗传因子 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 纯合子 , 遗传因子 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 杂合子 。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 成对的遗传因子 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 不同的配子 中,配子中只含有 每对遗传因子 的一个 。
(4)受精时, 雌雄配子 的结合是随机的。
6.测交是让 F1 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
7.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 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控制同一性状的 遗传因子 成对存在的,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遗传因子 发生分离 ,分离后的 遗传因子 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 配子 遗传给后代。
第一章第二节
1.孟德尔用纯种**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 正交 还是 反交 ,结出的种子(F1)都是 **圆粒 。这表明 ** 和 圆粒 是显性性状, 绿色 和 皱粒 是隐性性状 。
2.孟德尔让**圆粒的F1自交,在产生的F2中发现了**圆粒和绿色皱粒 ,还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性状组合 绿色圆粒 和 **皱粒 。
3.纯种**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YYRR和yyrr,它们产生的F1遗传因子组成是 YyRr ,表现为 **圆粒 。
4.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 ,F1(YyRr)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 分离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自由组合 。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Yr 、yR、yr ,数量比例是: 1:1:1:1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 的,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 16 种,遗传因子的结合形式有 9 种: YYRR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yyRr、yyrr 。性状表现有 4 种: **圆粒、**皱粒 、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数量分比是 9:3:3:1 。
5.让子一代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进行杂交,无论是F1作 母本 ,还是作 父本 ,后代表现型有 4 种: **圆粒、**皱粒、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它们之间的比例是 9:3:3:1 ,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 9 种: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yyRR、yyRr、yyrr 。
6.孟德尔第二定律也叫做 自由组合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 分离 和 组合 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同一性状 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 自由结合。
7.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 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 基因 ,并提出了 表现型 和 基因型 的概念。
8.表现型指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控制 相对性状 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 基因型 。
第二章第一节
1.减数分裂是进行 有性生殖 的生物在产生 成熟生殖细胞 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 减半 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 一次 ,而细胞分裂 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成熟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数目比 原始生殖的细胞 的减少一半。
2.精原细胞是 原始 的雄性生殖细胞,每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都与 体细胞 的相同 。
3.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由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构成,这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 由同一个 着丝点 连接。
4.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 ,一条来自 父方 ,一条来自 母方 ,叫做 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5.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叫做 四分体 。
6.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时期。
7.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减半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
8.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体也随之分开 ,成为两条染色体发生在 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9.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了四个 精细胞 ,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每个精细胞都含有数目 减半 的染色体 。
10.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 ,大的叫做 次级卵母细胞 ,小的叫做 极体 , 次级卵母细胞 进行第二次分裂 ,形成一个大的 卵细胞 和一个小的 极体 ,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 卵细胞 和三个 极体 。
11.受精作用是 卵细胞 和 精子 相互识别,融合成为 受精卵 的过程。
12.经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 体细胞 中的数目 ,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 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 卵细胞(母方) 。
第二章第二节
1.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1)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 完整性 和 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 形态结构 。
(2)在体细胞中基因 成对 存在 ,染色体也是 成对 的 。在配子中基因只有 一个 ,同样,染色体也只有 一条 。
(3)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 父方 ,一个来自 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
2.果蝇的一个体细胞中有多对染色体,其中 3 对是常染色体 , 1 对是性染色体,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是 异型 的,用 XY 表示 ,雌果蝇一对性染色体是 同型 的,用 XX 表示 。
3.红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红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XWXW ,白眼的雄果蝇基因型是 XwY ,白眼的雌果蝇基因型是 XwXw 。
4.美国生物学家 摩尔根 和他的学生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现了说明基因位于 染色体 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出了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 染色体 上相对位置图 ,说明基因在 染色体 上呈 线性 排列。
5.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 独立性 ,在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 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
6.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 彼此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第二章第三节
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 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 性别 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 伴性遗传 。
2.伴X隐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隐性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2)男性患者 多于 女性患者 。
(3)往往有 隔代 遗传现象。
(4)女患者的 儿子 一定患病。(母病子必病)
3.伴X显性遗传的遗传特点:
(1)显性的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 。
(2)女性患者 多于 男性患者。
(3)具有世代连续性。
(4)男患者的 女儿 一定患病 。(父病女必病)
4.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 男性 ,圆形代表 女性 ,以罗马数字代表(如I 、Ⅱ等) 代 ,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等) 个体 。
5.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 大小 和携带的 基因 种类上都不一样,X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 少 。
第三章第一节
1.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的,其中 DNA 是一切生命现象的体现者 。在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和减数分裂 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连续性。
2.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实验和 噬菌体侵染细菌 实验。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试验:
(1)实验目的: 证明什么事遗传物质 。
(2)实验材料: S型细菌 、R型细菌 。
菌落 菌体 毒性
S型细菌 表面光滑 有荚膜 有
R型细菌 表面粗糙 无荚膜 无
(3)过程: ① R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 S 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③杀死后的 S 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
④无毒性的 R 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
⑤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 DNA 、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R型活细菌中培养,发现只有加入 DNA ,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
(4)结果分析:①→④过程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 ”;⑤过程证明:转化因子是 DNA 。
结论: DNA是遗传物质。
4.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目的: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
(2)实验材料: 噬菌体 。
(3)过程:① T2噬菌体的蛋白质被35S标记,侵染细菌。
② T2噬菌体内部的DNA被32P标记,侵染细菌。
(4)结果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侵染过程中 ,只有 DNA进入细菌,而35S未进入,说明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胞 。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 ,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的。 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5.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
(2)提取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使烟草感染病毒。
6.结论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极少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 ,而是RNA 。
第三章第二节
1.DNA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每个分子是由成千上百个 4 种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长链 。
2.结构特点:①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而成的双螺旋 结构。
②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连接 形成碱基对 。碱基对的形式遵循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即A一定要和 T 配对(氢键有 2 个),G一定和 C 配对(氢键有 3 个)。
3.双链DNA中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 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 胞嘧啶(C)的量。
第三章第三节
1.DNA的复制概念:是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
2.时间:DNA分子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是随着染色体 的复制来完成的。
3.场所: 细胞核 。
4.过程:
(1)解旋:DNA首先利用线粒体提供的 能量 在 解旋酶 的作用下 ,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
(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 ,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3)形成子代DNA:每一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模板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
5.特点:
(1)DNA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
(2)由于新合成的DNA分子中 ,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因此,这种复制叫半保留复制 。
6.条件:DNA分子复制需要的模板是 DNA母链 ,原料是游离的脱氧核酸 ,需要能量ATP和有关的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分子独特的 双螺旋结构 提供精确的模板。
(2)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 。
8.功能:传递 遗传信息 。DNA分子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穿给子代,从而保证了 遗传信息 的连续性。
第三章第四节
1.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线形排列 。每一个基因都是特定的 DNA 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 ,这说明DNA中蕴涵了大量的 遗传信息 。
2.概念: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单位 。
3.结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即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
4.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
第四章第一节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 DNA的一条链 为模板合成的 ,这一过程称为 转录 ;合成的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 , 转运RNA(tRNA) , 核糖体RNA(rRNA) 。
2.RNA与DNA的不同点是:五碳糖是 核糖而不是脱氧核糖 ,碱基组成中有 碱基U(尿嘧啶)而没有T(胸腺嘧啶);从结构上看 ,RNA一般是单链 ,而且比DNA短。
3.翻译是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 ,以mRNA为模板 ,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4.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为1个 密码子 。
5.蛋白质合成的“工厂”是细胞质 ,搬运工是转运RNA(tRNA) 。每种tRNA只能转运并识别1种氨基酸,其一端是携带氨基酸的部位 ,另一端有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 。
第四章第二节
1.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可以从 DNA 流向 DNA ,即DNA的自我复制 ;也可以从 DNA流向 RNA ,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但是 ,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传递到 蛋白质 ,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 RNA或DNA 。遗传信息从RNA流向 RNA 以及从RNA流向DNA 两条途径,是中心法则的补充。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3.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 、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精细的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第四章第三节
1.克里克的实验证明:遗传密码中 3 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遗传密码从一个固定的起点开始,以 非重叠 的方式阅读 ,编码之间没有分隔符 。
2.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在试管中只加入苯丙氨酸,在加入除去了 DNA 和 mRNA的细胞提取液及人工合成的 RNA ,结果在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
第五章第一节
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 、增添和缺失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有如下特点: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随机发出的、不定向的 ,频率很低 。
3.基因突变的意义在于: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控制不同形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
第五章第二节
1.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
2.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 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另一类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长或减少 。
4.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 染色体 ,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5.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 减半 ,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
6.单倍体是指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 的个体 ,在生产上常用于 培育纯种 。
第五章第三节
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和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三大类。
2.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 ,也可能由 隐 性致病基因引起 。
3.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 2 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主要包括一些 先天性发育异常 和一些常见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染色体异常引起 ,如 21三体综合征 ,又叫先天性愚型,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是由于 减数分裂 时21号染色体不能正常分离而形成。
5.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于1990年 ,目的是测定 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 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
第六章第一节
1.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 ,获得新品种的方法,它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 基因重组 。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 (如 X射线 、 γ射线 、 紫外线 、 激光 等)或化学因素(如 亚硝酸 、硫酸二乙酯 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其优点是提高突变率、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抗病力强 、产量高、品质好 。
第六章第二节
1.基因工程又叫 基因拼接技术或DN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 ,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 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技术。
2.基因工程最基本的操作工具是基因的剪刀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 限制酶 );基因的针线即 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体常用质粒 、 噬菌体 、 动植物病毒等 。
3.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经历四个步骤 提取目的基因 、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 目的基因的表达和检测 。
4.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 农药的用量 ,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还减少了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5.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 高效率 、 高质量 、 低成本 。
6.目前关于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 ;另一种观点是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应该大范围推广 。
第七章第一节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 拉马克 。他的基本观点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 ,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 逐渐进化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
2.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 ,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 ,生物的多样性是 进化 的结果。
3.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 。
第七章第二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4) 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
2.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
3.种群的基因库是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
4.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突变和重组 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
6.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7.隔离是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常见的隔离有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 。
8.生殖隔离即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 不能相互交配 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
9.地理隔离即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10.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 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高中生物中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说演绎法 像这样的都有什么 怎么区分
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如下:
1. 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孟德尔研究豌豆遗传的实验 ,揭示了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这两大定律奠定了遗传学的理论基础,有助于遗传相关领域在后续研究和应用中获得更多成功。其中,“分离定律”指并行着传递的两个基因 ,在杂交过程中分开并独立地遗传到子孙后代,而“自由组合定律”指并不相邻的基因,组合起来再通过性状 ,实现变异 。
2.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
孟德尔在实验过程求证遗传学的实质时,精心设计出符合科学方法的控制实验和影响实验等环节。以豌豆为实验材料,选择颜色、花朵形态等遗传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并分离几个不同的性状,精确记录下显性与隐性的遗传特征,进而获得一些明确的实验数据 ,逐步发掘遗传规律。他在实验数据规律方面的科学态度和公正精神,为遗传学贡献了许多珍贵的遗产 。
3. 定律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孟德尔基于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两大遗传学定律,被认为是现代遗传学的起点。两大定律不仅对后来的学者 、生物学家 ,甚至是医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都有重要的提振作用,更对人类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认知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遗传学的进步和完善,将会对未来的科技创新和人类衍生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作用和意义 。
4. 孟德尔的影响和评价
孟德尔对遗传学的贡献,既是探索和发掘基本规律 ,也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为生物学从跨 disciplinary 的角度提供前所未有地视野开阔框架。他的实验成果,对1900年之后整个二十世纪的遗传研究影响巨大 ,被尊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遗传法则”也作为基本课程在各大高校招收生物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深刻引导和影响无数生物科学家。
5. 总结
可以说,孟德尔的发现和探索 ,为我们当今深入研究和认识基因,非常重要 。遗传学的创始人和开创者,在科技和社会领域都得到公认和尊重。我们不仅需要对他的研究成果表示敬意 ,更需思考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期指导和贡献。
一、对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
1、假说:假设的意思,指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的说明,假说要根据事实提出 ,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成为理论 。恩格斯曾经说过,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 ,充分说明假说在自然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 、演绎:有发挥的意思,如演说、演绎,一种推理的方法 ,是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跟“归纳”相对。
3、归纳:一种推理的方法,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 ,跟“演绎 ”相对 。
4 、类比:一种推理的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 ,其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
5、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的(结论)过程,有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
6、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 ,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 ,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 。
7、类比推理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 ,而在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构可表示如下: A有属性a 、b、c、d ,B有属性a 、b、c ,推出结论B有属性d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光的性质时 ,曾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 。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 、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
二、例说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流程
上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 ,小王蓬头垢面,匆匆忙忙的闯进教室(发现现象),老师猜想 ,小王今天早晨起床完了,没有来得及吃早饭(做出假设),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小王在临近中午的时候会出现饥饿、注意力不集中等低血糖症状(演绎推理)。果然 ,小王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坐立不安,经询问得知,小王确实因为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吃早饭(验证假设 ,得出结论),当然我们的假设也可能不正确,如小王是因为学校停水没来得及洗刷造成的 ,也就是说假说演绎的正确与否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
三 、遗传定律发现过程中的假说演绎法
1、杂交实验,发现问题
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杂交,结果杂交后的子一代总是高茎的 ,将子一代自交后,经统计,发现出现了3高:1矮的性状分离比。对其它对的相对性状也作了以上实验 ,发现这是一个共性,即子一代都是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数目比例大致为3:1。
2、提出假说 ,解释现象
孟德尔做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遗传因子相互分离的假设 。即:生物的性状是有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母方;在子一代中一个遗传因子能够掩盖另一个遗传因子的作用;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因此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3 、演绎推理,深入探索
依据上面的假说 ,子一代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不同的遗传因子,它们应当各自对立、互不混杂。子一代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雌雄均如此),分别含有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 ,并且数目相等 。当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发生受精作用时,子二代会出现三种不同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2:1,其中含有显性遗传因子的表现为显性性状 ,不含显性遗传因子的表现为隐性性状,这样,子二代就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4、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
孟德尔的假说和演绎合理的解释了他做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但是,作为一种正确的假说 ,仅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结果是不够的,还应该预测到另一些实验的结果。根据其假说和推理,如果子一代是杂合子 ,就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如果用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隐性个体与子一代进行杂交 ,预期杂交后代会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是1:1,孟德尔在预测了如上实验(测交)的结果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多次实验 ,发现结果与其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验证了其假说的正确性 。
5、归纳综合,总结规律
在反复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后 ,确定了孟德尔假说的正确性,后人总结归纳其假说,得出了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
四 、类比推理一例──基因在染色体上
1、认真观察 ,发现事物的共性
美国科学家萨顿观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所说的遗传因子(基因)的分离过程和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非常相似,即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行为
染色体行为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
在配子中成对的基因只有一个
在配子中成对的染色体只有一条
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
2、深入思考 ,依据共性作推理
萨顿根据发现的以上现象,将孟德尔遗传定律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的行为变化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做了深入类比分析,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推论 ,即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 、实践检验,团结合作出真知
类比、假说、推理后得到的结论并不具备逻辑上的必然性 ,不管它有多么的合情合理,在没有实践的检验之前,还都仅仅是假说 ,不能作为定律来使用,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终于在1909年 ,摩尔根通过果蝇红眼与白眼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用实验证明了基因确实在染色体上。
五 、科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
现代遗传学把遗传因子称为基因 ,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 。我们应当深刻体会 ,当时人们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过程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不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也并不清楚遗传因子是什么,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超越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孟德尔所处的时代,生物学所采用的常规研究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进行观察和实验 ,再分析结果,然后提出假说,这种方法被称为归纳法;另一种是先提出假说 ,然后用实验来证实或否证,这种方法被称为演绎法。孟德尔在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针对已有的事实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更重要的是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并在不同植物的杂交实验中分别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从而使其假说变成普遍的规律 。这一科学方法的深入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更复杂的遗传现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手段,其价值并不亚于遗传规律本身 ,它对后人的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孟德尔、萨顿还是其他科学家,他们对科学的执着热爱,对生产生活的密切观察、深入思考等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不仅仅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敢于依据事实 ,大胆假说 、推理,敢于向传统挑战,这在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及其重要的。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还应当激发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大胆探究,用所学知识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
关于“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什么和什么的关系”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饶晶晶]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tjs.cn/zlan/202508-951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饶晶晶”!
希望本篇文章《实操教程“微乐陕西麻将挂件神器”(怎么设置胜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亲,2024微乐麻将插件安装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的,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