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规则:首先,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
包括如何和牌、胡牌、 、碰、等。只有了解了规则 ,才能更好地制定策略。 克制下家:在麻将桌上,克制下家是一个重要的策略 。作为上家,你可以通过控制打出的牌来影响下家的牌局 ,从而增加自己赢牌的机会。 灵活应变:在麻将比赛中,情况会不断发生变化。你需要根据手中的牌和牌桌上的情况来灵活调整策略 。比如,当手中的牌型不好时 ,可以考虑改变打法,选择更容易和牌的方式。 记牌和算牌:记牌和算牌是麻将高手的必备技能。通过记住已经打出的牌和剩余的牌,你可以更好地接下来的牌局走向 ,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 保持冷静:在麻将比赛中,保持冷静和理智非常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胜负而影响情绪,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分析牌局,做出佳的选择 。
通过添加客服微信
请注意,虽然微乐麻将自建房胜负规律策略可以提高你的赢牌机会,但麻将仍然是一种博弈游戏 ,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因此,即使你采用了这些策略,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胜牌。重要的是享受游戏过程 ,保持积极的心态 。
1.99%防封号效果,但本店保证不被封号2.此款软件使用过程中,放在后台,既有效果3.软件使用中,软件岀现退岀后台,重新点击启动运行4.遇到以下情况:游/戏漏闹洞修补、服务器维护故障 、等原因,导致后期软件无法使用的,请立即联系客服修复5.本店软件售出前,已全部检测能正常安装和使用.
网上科普有关“五个数学文化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五个数学文化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带图是什么意思?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 ,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 ”大家正在思考时 ,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 ,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 ,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 ,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 。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 ,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 ,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 ,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 ,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 ,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1725年约翰·伯努利的儿子丹尼尔·伯努利赴俄国,并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荐了欧拉 ,这样,在1727年5月17日欧拉来到了彼得堡 。1733年,年仅26岁的欧拉担任了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1735年 ,欧拉解决了一个天文学的难题(计算慧星轨道),这个问题经几个著名数学家几个月的努力才得到解决,而欧拉却用自己发明的方法 ,三天便完成了。然而过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并且不幸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 。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请 ,到柏林担任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直到1766年,后来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诚恳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没有多久 ,左眼视力衰退,最后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来,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灾殃及欧拉住宅 ,带病而失明的64岁的欧拉被围困在大火中,虽然他被别人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他的书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为灰烬了。
沉重的打击 ,仍然没有使欧拉倒下,他发誓要把损失夺回来。在他完全失明之前,还能朦胧地看见东西 ,他抓紧这最后的时刻,在一块大黑板上疾书他发现的公式,然后口述其内容 ,由他的学生特别是大儿子A·欧拉(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笔录 。欧拉完全失明以后,仍然以惊人的毅力与黑暗搏斗,凭着记忆和心算进行研究,直到逝世 ,竟达17年之久。
数学奇才、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到来.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大门槛,回顾20世纪科学技术的辉煌发展时 ,不能不提及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约翰·冯·诺依曼 ( John Von Nouma,1903-1957) ,美藉匈牙利人,1903年12月28日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父亲是一个银行家 ,家境富裕,十分注意对 孩子的教育.冯·诺依曼从小聪颖过人,兴趣广泛,读书过目不忘.据说他6岁时就能用古 希腊语同父亲闲谈 ,一生掌握了七种语言.最擅德语,可在他用德语思考种种设想时,又能以阅读的速度译成英语.他对读过的书籍和论文.能很快一句不差地将内容复述出来 ,而且若干年之后,仍可如此.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 ,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1921年一1923年在苏黎世大学学习.很快又在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布达佩斯大学数学博士学位,此时冯·诺依曼年仅22岁.1927年一1929年冯·诺依曼相继在柏林大学和汉堡大学担任数学讲师。1930年接受了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的职位 ,西渡美国.1931年成为该校终身教授.1933年转到该校的高级研究所,成为最初六位教授之一,并在那里工作了一生. 冯·诺依曼是普林斯顿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伊斯坦堡大学 、马里兰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慕尼黑高等技术学院等校的荣誉博士.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院的院土. 1954年他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委员;1951年至1953年任美国数学会主席.
1954年夏 ,冯·诺依曼被使现患有癌症,1957年2月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54岁.
冯·诺依曼在数学的诸多领域都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并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主要从事算子理论 、鼻子理论、集合论等方面的研究.1923年关于集合论中超限序数的论文,显示了冯·诺依曼处理集合论问题所特有的方式和风格.他把集会论加以公理化 ,他的公理化体系奠定了公理集合论的基础.他从公理出发,用代数方法导出了集合论中许多重要概念、基本运算、重要定理等.特别在 1925年的一篇论文中,冯·诺依曼就指出了任何一种公理化系统中都存在着无法判定的命题.
1933年 ,冯·诺依曼解决了希尔伯特第5问题,即证明了局部欧几里得紧群是李群.1934年他又把紧群理论与波尔的殆周期函数理论统一起来.他还对一般拓扑群的结构有深刻的认识,弄清了它的代数结构和拓扑结构与实数是一致的. 他对其子代数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并莫定了它的理论基础,从而建立了算子代数这门新的数学分支.这个分支在当代的有关数学文献中均称为冯·诺依曼代数.这是有限维空间中矩阵代数的自然推广. 冯·诺依曼还创立了博奕论这一现代数学的又一重要分支. 1944年发表了奠基性的重要论文《博奕论与经济行为》.论文中包含博奕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博奕应用的详细说明.文中还包含了诸如统计理论等教学思想.冯·诺依曼在格论 、连续几何、理论物理、动力学 、连续介质力学、气象计算、原子能和经济学等领域都作过重要的工作.
冯·诺依曼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
现在一般认为ENIAC机是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它是由美国科学家研制的 ,于1946年2月14日在费城开始运行.其实由汤米、费劳尔斯等英国科学家研制的"科洛萨斯"计算机比ENIAC机问世早两年多,于1944年1月10日在布莱奇利园区开始运行.ENIAC机证明电子真空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计算技术,不过,ENIAC机本身存在两大缺点:(1)没有存储器;(2)它用布线接板进行控制 ,甚至要搭接见天,计算速度也就被这一工作抵消了.ENIAC机研制组的莫克利和埃克特显然是感到了这一点,他们也想尽快着手研制另一台计算机 ,以便改进.
冯·诺依曼由ENIAC机研制组的戈尔德斯廷中尉介绍参加ENIAC机研制小组后,便带领这批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科技人员,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1945年 ,他们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个全新的"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CompUter的缩写).在这过程中,冯·诺依曼显示出他雄厚的数理基础知识 ,充分发挥了他的顾问作用及探索问题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EDVAC方案明确奠定了新机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包括:运算器、逻辑控制装置 、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并描述了这五部分的职能和相互关系.EDVAC机还有两个非常重大的改进 ,即:(1)采用了二进制,不但数据采用二进制,指令也采用二进制;(2建立了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便可一起放在存储器里 ,并作同样处理.简化了计算机的结构,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1946年7,8月间 ,冯·诺依曼和戈尔德斯廷、勃克斯在EDVAC方案的基础上,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研制IAS计算机时,又提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设计报告《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以上两份既有理论又有具体设计的文件 ,首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计算机热",它们的综合设计思想,便是著名的"冯·诺依曼机" ,其中心就是有存储程序
原则--指令和数据一起存储.这个概念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指导着以后的计算机设计.自然一切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今天人们又认识到"冯·诺依曼机"的不足,它妨碍着计算机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了"非冯·诺依曼机"的设想. 冯·诺依曼还积极参与了推广应用计算机的工作,对如何编制程序及搞数值计算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诺依曼于1937年获美国数学会的波策奖;1947年获美国总统的功勋奖章 、美国海军优秀公民服务奖;1956年获美国总统的自由奖章和爱因斯坦纪念奖以及费米奖.
冯·诺依曼逝世后 ,未完成的手稿于1958年以《计算机与人脑》为名出版.他的主要著作收集在六卷《冯·诺依曼全集》中,1961年出版.
数学奇才——伽罗华 页首
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 ,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 。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人们说 ,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 。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 ,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 ,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1829年5月 ,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 ,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在1831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中 ,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国王的专制统治 ,不幸被捕。在狱中,他染上了霍乱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 ,准备出狱后发表。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无聊的“爱情”纠葛而决斗身亡。
伽罗华去世后16年,他留存下来的60页手稿才得以发表 ,科学界才传遍了他的名字 。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 ,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后来阿基米德成为兼数学家与力学家的伟大学者 ,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大量实验发现了杠杆原理,又用几何演泽方法推出许多杠杆命题,给出严格的证明 。其中就有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他在数学上也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成就。尽管阿基米德流传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来部,但多数是几何著作,这对于推动数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砂粒计算》 ,是专讲计算方法和计算理论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计算充满宇宙大球体内的砂粒数量,他运用了很奇特的想象,建立了新的量级计数法 ,确定了新单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数量的模式,这与对数运算是密切相关的 。
《圆的度量》 ,利用圆的外切与内接96边形,求得圆周率π为: <π< ,这是数学史上最早的 ,明确指出误差限度的π值。他还证明了圆面积等于以圆周长为底、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使用的是穷举法。
《球与圆柱》,熟练地运用穷竭法证明了球的表面积等于球大圆面积的四倍;球的体积是一个圆锥体积的四倍,这个圆锥的底等于球的大圆 ,高等于球的半径 。阿基米德还指出,如果等边圆柱中有一个内切球,则圆柱的全面积和它的体积,分别为球表面积和体积的 。在这部著作中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公理"。
《抛物线求积法》,研究了曲线图形求积的问题,并用穷竭法建立了这样的结论:"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 ,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 。"他还用力学权重方法再次验证这个结论,使数学与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
《论螺线》,是阿基米德对数学的出色贡献。他明确了螺线的定义 ,以及对螺线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还导出几何级数和算术级数求和的几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关于力学的最早的科学论著 ,讲的是确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重心问题。
《浮体》,是流体静力学的第一部专著,阿基米德把数学推理成功地运用于分析浮体的平衡上 ,并用数学公式表示浮体平衡的规律 。
《论锥型体与球型体》,讲的是确定由抛物线和双曲线其轴旋转而成的锥型体体积,以及椭圆绕其长轴和短轴旋转而成的球型体的体积。
丹麦数学史家海伯格,于1906年发现了阿基米德给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传抄本。通过研究发现 ,这些信件和传抄本中,蕴含着微积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没有极限概念 ,但其思想实质却伸展到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里去,预告了微积分的诞生。
正因为他的杰出贡献,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 ,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 。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 ,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 ,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 ,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 ,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 ,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 ,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 ,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 ,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 ,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 ,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 ,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 ,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 ,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 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 ,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 ,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 ,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 ,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 ,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 ,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 ,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 ,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 ,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 ,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 、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 ,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 ,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 ,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 ,生活十分艰苦 。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 ,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数学之父——塞乐斯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 ,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 ,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 ,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塞乐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 ,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 ,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 。也有人说,塞乐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 ,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塞乐斯自夸,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 ,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
在塞乐斯以前,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时 ,只满足于对各类事物提出怎么样的解释,而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作出怎么样的解释 ,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古代东方人民积累的数学知识,王要是一些由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计算公式。塞乐斯认为,这样得到的计算公式 ,用在某个问题里可能是正确的,用在另一个问题里就不一定正确了,只有从理论上证明它们是普遍正确的以后,才能广泛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 ,塞乐斯自觉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它赋予数学以特殊的科学意义,是数学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塞乐斯素有数学之父的尊称 ,原因就在这里 。 塞乐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塞乐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 。后来 ,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
塞乐斯对古希腊的哲学和天文学,也作出过开拓性的贡献。历史学家肯定地说,塞乐斯应当算是第一位天文学家 ,他经常仰卧观察天上星座,探窥宇宙奥秘,他的女仆常戏称,塞乐斯想知道遥远的天空 ,却忽略了眼前的美色 。数学史家Herodotus层考据得知Hals战后之时白天突然变成夜晚(其实是日蚀),而在此战之前塞乐斯曾对Delians预言此事。 塞乐斯的墓碑上列有这样一段题辞:
「这位天文学家之王的坟墓多少小了一点,但他在星辰领域中的光荣是颇为伟大的。
一年级数学文化故事,小先生课堂怎么写
我要有关于分数的数学故事, 关于分数的小故事
分马问题: 一位老人生前有19匹马 ,他有三个儿子 。老人死后立下遗嘱:将19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得总数的1/2、老二得总数的1/4老三得总数的1/5,分时不许杀马。 那该怎么分呢? 这个故事的答案是众所周知的:一个邻居将自己的1匹马借给三兄弟 ,使成为12匹马,然后按12,14 ,16的比例分配,分配得6,3 ,2匹马,余下的1匹马仍由那个邻居牵回。这里解题利用了“借”的学问 。
有关于分数的数学题目分母是85的最简真分数有83个 和是 3533
—
85
百分数的数学故事在数学的天地里有这么几种数:百分数、分数 、小数和整数。有一次,数学国王——百分数举行了一次数的比赛。百分数就化妆在尾巴后面加上了一个“%”,分数讲究帅气 ,在腰间系了一根皮带,小数爱漂亮,在身上点缀了些小玩意儿 ,整数则正规打扮,如同出席重大会议似的,他们都来参加比赛 。
在路上 ,它们自信地想我一定不会输。不知不觉就到了比赛现场。
当主持人大声宣布比赛开始时,他们的心情也随着紧张起来。
主持人最先问分数:“你知道自己的伙伴3/8等于百分之几吗?”
分数想了想,说:“我不会用口算 ,只会笔算,所以不知道 。 ”
主持人又问小数:“小数你知道自己的伙伴12.3等于百分之几吗?”
小数想了想对主持人说:“我不会耶!”
主持人最后问整数:“整数你知道自己的伙伴8化成百分数是几吗? ”
整数快速地回答到:“百分之八百。”
大家都为整数送上热烈的鼓掌。百分数说:“这么草率,还要经过我的查证呢 。不过他说的十分正确 ,所以整数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同学们,这里还有两个没有算出来呢,你会算吗?
有关于分数的数学日记咋写呀?急!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 ,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 。”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 ”我自信地说 。
于是,我边走边看 ,来到蔬菜区,看到嫩嫩白白的新鲜蘑菇,让我垂涎欲滴 ,因为我最喜欢吃蘑菇了。那就买蘑菇吧!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阿姨说:“7元一斤。小朋友,你要买多少?”“两斤 。 ”我想:两斤的话 ,二七十四,正好14元,阿姨还应该找我6元。这时 ,阿姨一称,说:“小朋友,两斤二两,多了二两 ,不要紧吧。”“这个……”两斤二两是多少钱呀?我该给阿姨多少钱呢?我正在左思右想的时候,妈妈走过来了。我见了妈妈有点难为情了,因为刚才才夸口 ,现在算不出来了 。妈妈告诉我说:“两斤是14元,二两是1元4角。 ”“那,一共是15元4角。”我脱口而道 。我便把20元钱给了卖菜的阿姨 ,阿姨找了我4元6角。我又算了算,正正好,不多也不少。
通过这次考验 ,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 。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 ,要努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有关于分数的数学日记咋写呀?很急的!1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身边当然少不了分数 ,分数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学会了老师教我的方法解分数应用题就很容易解了。你看,如:一斤苹果2.5元 ,梨子的价格是它的3分之2,要求梨子 。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我们学会了分数 ,就能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要几百字?不够我再补。 。。= =
关于分数的数学题
5÷8=8分之5=32分之20=32分之20=15÷(24 )
就是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几倍,分数值不变。
关于分数的数学日记一.分数发展简史
人类早在文化发展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 ,就曾使用分数。在各民族的最早古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各民族还有各不相同的分数制度 。
埃及人:只对分子是1的分数进行运算,他们编制了把分子不是1的分数化成分子是1的分数的和的表 ,例如:
221 =114 + 142 215 =110 + 130 213 =18 + 152 +1104
在巴比伦:由于创造了六十进位制的计数制度,所以他们就利用分母是60、602、 、603等的分数,巴比伦人还编制了用六十进位的分数来表示分子是1的分数的表,例如: 154 =160 +6602 + 40603
希腊人:学会了埃及的分数演算法和巴比伦的六十进位制演算法 ,加、减、乘 、除都很困难,数字计算没有能够很好发展。
我国古代筹算除法,除数放在被除数下面 ,除得的商放在被除数的上面,例如:
23÷7筹演算法记着: ,除得整数3余数是2后 ,改作: ,中
间的2叫做分子,下面的7叫做分母 ,这个带分数读作:“三又七分之二”。
根据先有的材料,我国古代数学书“九章算术”(约公元一世纪左右)里面,已有完整的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这在世界来说也是最早的 。
“九章算术 ”把分数加法叫做“合分”,法则是“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 ,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ac 。这里的“实 ”是被除数,也就是分子 ,“法”是除数,也就是分母;“实如法而一”是被除数依除数均分为几份而取它的一份。如果同分母分数相加,则有法则“其母同者直相从之“ ,即 ba + ca = b+ca 。
“九章算术 ”把分数减法叫做“减分”,法则是“母互乘子,以多减少 ,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即: ba - dc = bc-adac 。
“九章算术 ”把分数乘法叫做“乘分” ,法则是“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即: ba × dc = bdac
“九章算术 ”把分数除法叫做“经分”,法则是“法分母乘实(为实) ,实分母乘法(为法),实如法而一”。即:ba ÷ dc = bcad
这些法则和我们现在所用几乎完全一样。
“九章算术”里约分法则是“可半者半之,副置分母、子之数 ,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 ,以等数约之 ”,这就是说:分子、分母都是偶数的时候,应该用2除;如果不是偶数 ,那么用辗转相减的方法,从较大数减去较小的数,最后得到一个余数和减数相等 ,这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这种辗转向减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和欧几里得的辗转相除法,理论上是一致的 。
印度的数学计算都用比写的方法,七世纪中期 ,在印度数学家拉莫古浦
2
塔的著作中,分数七分之二记作:7 (只是比现在的分数少了分数线),分数三又
3
2
七分之二记作:7 ,和我国的筹算记法体制相同,分数的加、减 、乘、除的法则也都和我国筹演算法相同。
阿拉伯人接受了印度的分数记法,但是在分子、分母中间添上一条横线 ,并且把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写在分数的前面,例如三又七分之二写成3 27 。
阿拉伯人的分数演算法在十三世纪初传到了义大利,在十五世纪中开始在欧洲各国通行 ,现在已经在全世界通用了
2道关于分数的数学题1 小明有邮票12张,小强有13张邮票,小明的邮票数是小强的( )
2 甲仓库有货物二分之一吨 ,乙仓库有货物四分之一吨,甲仓库比一乙仓库多( )吨
呵呵~这些题都是原创~是不是挺简单的~
一道关于分数的数学题2/9
7/2
11/8
1 、首先主题选择确定一个与数学相关的主题,例如数字、形状、计数 、加法、减法等。
2、其次故事情节构思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选择一个主人公 ,比如小先生,讲述他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经历和故事 。
3 、最后引出问题和解决在故事中引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让小先生遇到一些难题或者困惑 ,并展示他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知识和技能。
关于“五个数学文化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安之]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tjs.cn/zlan/202508-6093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安之”!
希望本篇文章《教程辅助!“阳光巴厘岛捞腌菜开挂”其实确实有挂》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熟悉规则:首先,你需要熟悉微乐麻将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