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 ,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上科普有关“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教程答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教程答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日耳曼入侵
从5~6世纪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是英国封建生产方式形成 、发展和衰落的时期;学术界亦有把诺曼征服视为英国中古史开端的观点。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主不列颠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入侵过程延续约一个半世纪。入侵者洗劫城镇和乡村,不列颠人被杀戮或沦为奴隶 ,有的被驱赶到西部、西北部山区,大部 英国历史
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后来的英格兰人,或称英吉利人。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东部和东北部盎格鲁人的麦西亚、诺森伯利亚和东盎格利亚,南部撒克逊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苏塞克斯,东南部朱特人的肯特 。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 ”。 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 ,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按地域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 。村社土地公有,归村社自由农民使用。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 ,出现了贵族 、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597年 ,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格兰传教。到7世纪下半叶,英格兰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 。(见彩图) 英国历史
丹麦入侵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 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格兰王国。到9世纪末,丹麦人已在大不列颠岛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 ,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 。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 ,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王克努特大帝成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后,英国王位复归于英人爱德华( 英国历史
1042~1066在位) 。丹麦人占领期间 ,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由于战争频仍,税课繁苛,特别是沉重的“丹麦金”,使自由农民纷纷破产 ,沦为依附农。国王以诏书的形式把土地册封给教俗贵族,成为封建领地 。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农民为躲避战祸和捐税、求得安全,便将土地交给大地主,再领回耕种,表示自己受地主保护。国王还给教俗地主以“特恩权 ” ,即对领地内的依附农民实行政治 、经济、法律等全面统治的权力。特恩权加速农民的农奴化 。
瓦特泰勒起义
13~14世纪,英国封建经济发展到极盛。农业耕作技术改进,城市发展 ,商品货币经济渗入农村。封建领主要求更多的货币,在农村开始了用货币地租代替劳役或实物地租的“折算”过程 。折算使少数富裕农民赎得人身自由,但广大农民群众纷纷破产 ,沦为农村的雇佣劳动者。1348~1350年横扫欧洲的黑死病,夺去英国近半人口。由于劳动力短缺,国王爱德华三世(1327~1377在位)颁令 ,规定劳动者必须接受低工资雇佣,否则予以监禁。城乡穷苦人民走投无路,被逼揭竿起义 。牛津大学神学教授J.威克里 英国历史
夫(约1320~1384)及J.保尔等下层教士“罗拉德派”的改革宣传为起义作了思想准备。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 ,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 ”。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 。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 ,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 。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 ,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 ,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 。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 ,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 。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 、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 英国历史
,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 。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
专制王权和宗教改革
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王权空前强化。旧贵族在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保持和平 ,以利于发展经济 。亨利七世利用这些条件,实行绝对专制统治。他解散封建贵族的家臣,设“星室法庭” ,惩治不驯顺的贵族。亨利八世时正式成立枢密院,听命于国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则受枢密院监督 。专制王权的统治首先依靠新贵族 ,多从他们中间选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场主、大商人和银行家等。都铎王朝一贯执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奖励工商业和航海业,以增强国力。 1527年 ,亨利八世国王要求离婚遭教皇拒绝,由此触发同罗马教廷的公开冲突 。从1529年起,他指使议会通过一系列法令,割断英国教会对教廷的宗属关系 ,禁止英国教会向教皇缴纳贡赋;1534年,议会通过《至尊法令》,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之首 ,有权任命教职和解释教义,英国教会遂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英国国教就此确立。宗教改革客观上符合建立民族国家的愿望,得到多数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还大量没收寺院财产,把没收的土地投入市场拍卖。这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之一 。 16世纪,英国经济发展,文化亦兴。人文主义者T.莫尔撰写《乌托邦》 ,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诗人E.斯宾塞初写田园诗,后写《仙后》,歌颂伊丽莎白一世时代 。F.培根作为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 ” ,撰写《学问的推进》(1605)和《新工具》(1620),倡导归纳的和实验的新哲学。16世纪后半叶, 英国历史
英国文学中最繁荣的是戏剧。悲剧作家C.马洛是新剧的先驱 ,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观的戏剧创作遗产 。文学巨匠W.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伟大的人文主义者 、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留下许多不朽名著,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编辑本段近现代史
简述
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1、手工工场的建立和扩展: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 ,制呢业迅速发展,手工工场建立 。并扩展到采煤、炼铁等领域。 2 、圈地运动是对农业进行的一场资本主义改造运动,它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发展了农业 ,积累了原始资本,也造就了大批的自由劳动力 。极大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交易是16世纪英国商人海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原始资本的积累。 4 、都铎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1)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 。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2)鼓励工商业和海外掠夺 ,不仅增强了国力,且对资本原始积累起着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3)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历史
,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17世纪初,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 5、17世纪上半期,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利益。(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在“君权神授”思想下 ,厉行专制,极大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宗教专制下,严厉对待非国教徒 ,尤其是迫害其中的清教徒,造成政治局势的紧张 。(由于清教徒中反对封建限制,希望取得经济只有的要求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 ,因而清教徒的主张成了资产阶级 、新贵族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1640年,资产阶级联合新贵族,带领广大人民 ,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通过议会斗争、内战、共和国建立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 ,直到“1688年光荣革命”,历经半世纪的曲折斗争,完成革命,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历史的分水岭。如:168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他们在议会中的权利 ,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政体;17—18世纪又逐渐确立内阁制、两党制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又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当时,尤其欧洲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历史潮流的形势下 ,英国革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英国作为欧洲一个重要的 、有影响的国家,率先完成这一转变和过渡 ,无论理论上或实践上都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范例 。此后,欧洲和其他地区一些国家都在其影响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使世界进入一个新时代。所以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 世界殖民霸权的建立 (17世纪中—18世纪末中) 这一阶段,在亚洲、北美进行殖民扩张,与荷兰、法国等展开激烈争夺。通过三次英荷战争(分别是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殖民地(后改名纽约) ,进一步确立海上霸权,荷兰则丧失了欧洲强国地位 。 “七年战争”(1756-1763年)是英法争夺印度和北美殖民地的最后较量,结果 ,法国丧失在北美的加拿大 、新法兰西等大片殖民地,在印度也仅留存本地治理等据点。至此,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 英国历史
殖民霸权地位 ,并雄霸欧洲。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8世纪中-19世纪中) 1、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从棉纺织部门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到机器制造业的出现,英国最早进行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厂”,实力盛极一时 。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一方面 ,他们对维也纳体系下的封建专制不满,要求更多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积极展开争取政治权利的自由主义改革和革命运动 。如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 ,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取得更多的权利。另一方面,为巩固和加强自身政治、经济地位,资产阶级强烈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要求进一步接触封建束缚,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1776年《国富论》一书的发表标志着经济政策由传统保护主义到“自由竞争 ”的重大转变 。 3 、工业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日益对立 ,矛盾尖锐。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正是这一矛盾激化的产物,它标志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为满足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的需要 ,通过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方式,抢占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如: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 、占领新加坡;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在大洋州,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非洲,英国势力渗入埃及;在拉美 ,加紧对新生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5、这一时期,为防止法国称霸欧洲,英国组织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美国的独立使英国丧失了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建立的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和新法兰西。
资产阶级革命
近现代英国历史起始于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的时期。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斯一世(1603~1625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1660~1714)。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 。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大力加强英国国教,迫害要求"纯洁"教会的清教徒,并出售工商业专卖权,恢复早已废弃的苛捐杂税,致使矛盾激化。1628年,议会反对派提出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 英国历史
权利请愿书》,国王遂解散议会,实行11年无议会统治。为筹集军费镇压苏格兰长老派(清教中的保守派)教徒起义 ,查理一世被迫于1640年4月召集议会,3周后又解散议会,史称此届议会为“短期议会” 。同年11月,查理被迫第2次召集议会,这届议会一直存在到1653年 ,史称“长期议会”,是革命的领导中心。它的召开被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 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
第一次内战初期
,议会军节节失利。O.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1644年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被誉为“铁军 ”。1645年初,议会按照克伦威尔的要求改组军队,建立“新模范军”,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 。翌年,国王被俘,第1次内战以议会军胜利告终。内战期间 ,议会先后通过法令,没收王党分子土地,拍卖给资产阶级 ,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但农民一无所得。战争结束后,革命阵营内部长老派、独立派和平等派之间矛盾激化。1647年底 ,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 、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2次内战结束 。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 ,查理一世被斩首(见彩图),同年宣告建立一院制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先后镇压平等派和掘土派,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打败荷兰和葡萄牙。1707年,苏格兰正式并入英国,英国从此亦称大不列颠 。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 ,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尽管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1685~1688在位)力图复辟旧秩序,但革命期间发生的社会经济变革已不可逆转 。1679年,围绕王位继承问题议会分成辉格和托利两派 ,是为近代政党的起源。1688年6月,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国王老年得子。为阻止天主教信徒继承王位,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行动,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即位 ,11月,威廉率舰队在英国登陆,推翻复辟王朝 。1689年2月,威廉和妻子玛丽同时登位,威廉称三世(1689~1702在位);玛丽称二世(1689~1694在位)。这次政变史称“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是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开始 ,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 此后 ,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辉格和托列两党进行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1714年,汉诺威王朝入主英国,辉格党取得长达60多年的政治优势。在R.沃波尔任内 ,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枢密院发展成内阁,内阁首脑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对议会负责。沃波尔实际是英国第1任首相(见表) 。 英国历史
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 ,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政府在1793~1815年期间 ,积极组织并参加反法联盟 。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 ,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 。18世纪后半叶 ,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1733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 。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到19世纪30~40年代 ,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占主导地位。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 ,西北地区兴起一批工业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 。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1个工业强国。工业革命造就了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 。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19世纪中叶 ,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 。1876年,保守党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 、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 ,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 。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 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转移到非洲。它从法国手中夺得了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进而占领埃及(1882)和苏丹(1899) ,积极参加殖民列强瓜分西非 、东非和中非的争夺战,参加1884~1885年列强分赃的柏林会议(1884~1885) 。为实现帝国主义分子C.J.罗得斯提出的修建一条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大陆的大铁路的所谓"二C计划"(开普敦和开罗的英文写法第一个字母都是“C ”),加紧侵略南非,1899年爆发英布战争,英国并吞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9世纪末,在亚洲控制缅甸、阿富汗,1900年参与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并染指中国西藏。截至1914年 ,英国的殖民地已广布世界各大洲,殖民地面积计达335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3.94亿 ,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向帝国主义过渡,1902年国内已出现57家托拉斯及其他垄断组织 ,某些部门还加入了国际垄断联盟;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溶合,财政寡头与大银行控制一切;资本输出大量增加 。1899年时食利者收入超过外贸收入的4倍。 19世纪,英国科学文化取得辉煌成就。C.R.达尔文以其《物种起源》(1859)奠定了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才华盖世的诗人G.G.拜伦以其浪漫主义的卓越诗篇著称于世,他用诗抨击贵族的反动 ,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因此他被统治者逐出祖国,英年早逝于异邦。C.J.H.狄更斯是英国文学史中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著名代表、英国人民的作家,其作品反映了英国资本主义极盛时期下层劳动群众的苦难 。F.哈代、萧伯纳和J.高尔斯华绥等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著名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英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英国逐渐丧失工业垄断地位。后起的德国 、美国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导致相互间矛盾的空前激化 。20世纪初,德国成为英国最危险的竞争对手。面对严峻的形势,英国政府积极扩充军备,尤其是海军。1908年,自由党政府决定对海军实行“双强标准”原则 ,即英国军舰吨位不能少于两个最强的海军大国军舰吨位的总和 。H.H.阿斯奎斯自由党内阁还进行了一些旨在改善劳动群众状况的改革,以安定后方。1914年,议会通过爱尔兰自治法案,后因大战爆发,自治法到1921年才付诸实施(见彩图)。爱尔兰本部获得自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北部6个郡仍归英国。此后英国正式国名改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为对付德国,英国放弃19世纪奉行的““光辉孤立” ”外交政策,1907年以后,英、法、俄“三国协约”实际上已经形成。它同已经形成的德 、奥、意“三国同盟(1882)”相对峙。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大战期间,英国派远征军到欧洲大陆,是西线战场主要参战国之一。1916年5月,英德海军为争夺海上霸权 ,在北海进行日德兰大海战。1917年,英国最终击败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维护了它的制海权 。战争中英帝国参战人员阵亡总数达50万以上。大战初期,自由党联合保守党、工党组成联合内阁,1916年自由党人D.劳合·乔治继任首相,组成5人集体内阁 ,总揽大权。为了争取群众 、特别是妇女群众对战争的支持,1918年第4次改革议会选举法,实行全体成年男子和30岁以上妇女的普选权 。1928年选举权扩大到全体成年妇女。1918年11月,大战以德国等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
英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 ,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 。德意日法西斯在东西方燃起侵略战火。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英国对法西斯姑息迁就,纵容侵略。1937年,A.N.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绥靖政策 。他改组国民内阁,扫除推行绥靖计划的障碍。1938年9月 ,他3次飞往德国会晤A.希特勒,并于9月29日伙同希特勒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1939年 9月,德国进攻波兰,欧战爆发,英国对德宣战 。1940年4月,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指向西方,绥靖政策破产,张伯伦被迫辞职,主张对德国采取强硬政策的W.L.S.丘吉尔组成战时联合内阁(1940~1945)。为保证举国上下团结对敌,政府实行战时各党派之间的“政治休战”和劳资之间的“工业休战”。丘吉尔上台后,立即组织敦刻尔克撤退,把国民经济纳入战时轨道 ,并迅速扩充军备 。1940年7~9月在德国发动的“不列颠空战 ”中,英国空军有效地打击了敌人。1943年5月以前,英军的主要战场在北非;1943年9月英美军队在意大利南部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英美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2)
众所周知,从古希腊到现在 ,西方的文学演变,虽然各民族、各国之间有区别;但其发展过程及趋向大体上是一致的 。它们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 、自然主义以及各种现实主义等发展阶段。但不论是哪个时代,流派如何演变 ,作品怎样复杂,一切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归根结底都不能摆脱如下的范畴:人与自然的斗争,人与社会的斗争:人与人之间的斗争 ,人自身的矛盾斗争。病、死、友谊、爱情 、战争、孤独、而在主题上不外乎是生 、老、寂寞等等 。但无论如何千变万化,仔细辨认一下唱的都是同一个曲子,但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演变 ,不同时代的作家似乎虽是在唱老曲子,用的却是新的调子和新的唱法。在这个意义上讲,一部文学的演变史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演变史。所不同的是,文学史是以文学作品反映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演变过程。每个时代的作品毫无例外地反映了该时代人们对宇宙 ,对社会,对个人的认识深度 。就以人类对人本身的认识来说,在文学作品里就能找到一条明显的发展线索。中世纪时期 ,对人的认识是:人是有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成了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人”代替了“神” 。启蒙运动时期,人在求得解放后,发扬并强调了人的理性的一面。与此同时 ,人的感情面也开始苏醒,最后终于在浪漫派时期爆发出来。表面看来,启蒙和浪漫时期的主张似乎是相斥的 ,但实际上从整体观念看,都是互相作了补充的 。到了批判现实主义时期则是另外一种情况,这时期着重刻划的是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探索客观环境对人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而到二十世纪的当代 ,文学作品中的人开始进行自我认识,追求自我价值、这个新倾向与信息时代的来临是密切相关的。这不仅是由于个人的作用通过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而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对制造精密的“人功智能” ,探索人的内心活动 、人的思维规律,也是带有时代性的课题 。这不仅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任务,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家同样会追随时代的脉搏在他们的作品里涉及到这个方面。这里有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
当然 ,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的事实:尽管自然科学与文学艺术可以同属一个时代,同样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它们的演变都具有规律性 。但是在文学艺术领域里 ,一种新思潮,某种新倾向却远不如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那样容易被人理解,得到承认。这原因也许是在子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属自然现象本身的奥秘 ,而且可以通过实验手段予以论证。而文学艺术所涉及的不仅是对事物的认识,同时又包含有审美等观念,简而言之,文学艺术要受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制约。因而 ,从历史上看,每当一个新潮流,新倾向一开始出现往往要遭到怀疑 ,非议甚至排斥,总要经历一段时期后才能为社会所接纳 。法国文学史上的《欧那尼》演出的情景,美术史上1874年法国无名氏画家的画展所遭到的命运都是最好的说明。虽然我们今天讲到法国文学和美术时 ,谁都会承认雨果所代表的沫国浪漫派文学以及法国印象派绘画对后世的文学和美术发展所起的巨大影响作用。但在当时,看到并承认它们价值的却是少数 。
同样,当今 ,确立于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其差异更是十分明显,突出的一点是产生的艺术效果截然不同 ,传统文学唤起的往往是“同情 ”或“共鸣”,而现代派文学唤起的却更多的是“思考”。
之所以引起这样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明显的 ,那就是当代作家所经历的快速变化的现实生活是过去任何时代的作家所不曾体验过的。当今人类在天体演化,生命起源,基本粒子方面的研究成果动摇了旧的科技体系结构 。新的科学部门 ,例如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现代人的视野二方面可伸展向一百亿光年的广裹无边的宇宙,另一方面却又细小到十万亿分之一厘米的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人类知识综合的阶段已经开始 。处在这样的时代,作为一个作家他观察现实 ,分析现实的方法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不可能仍然停留在旧的体系中,他必须使用与现代世界相适应的扩展性的 、多层次的、深层分析的方法来看待现实。而当他再进一步要表现出他们观察到的现实时 ,他又必须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艺术方法。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文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每个流派的产生都是出于上述的道理 。作家也不例外,就以福楼拜为例 ,他的《包法利夫人》原稿约为三千六百多页,但最后却删去了九分之八。原因何在?我们知道,福楼拜是敬佩巴尔扎克的,他赞扬巴尔扎克透彻地了解他的时代 ,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巴尔扎克所熟悉的社会己经开始瓦解,因而他主张该“唱唱别的歌了 ”。[2]于是福楼拜提出了小说是生活的科学形式的论点。于是他抛弃了过去传统文学那种对事物外观细致入微的描绘,而以解剖学家的锐利目光力求最科学地观察事物内在的矛盾 ,然后以高度概括,简洁的形式对现实生活作出本质的反映,《包法利夫人》就是这样由三千六百多页变成四百页的 。马克思女儿艾琳娜不但把《包法利夫人》译成了英文在伦敦出版 ,而且她在译本的导言里对这部作品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种奇妙的观察与分析的力量,这种结合了科学论文而具有得意的形式 ,这种作者人格完全隐藏的情况,以及所有人物的现实性。“这一切在帝国当时是新颖的。”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圣佩甫也说,从《包法利夫_人》可看出“一些新的文学的标志:科学 ,观察的精神,成熟,力量…… 。”而左拉更把《包法利夫人》看成是“新的艺术法典 ”。由此可见,一个文学家对宇宙、对社会 ,对人的认识发展到什么程度,在艺术上也就会相应地把握到什么程度。如果我们承认内容与形式是不可分的话,对于这种情况 ,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
那么,现代派文学究竟与传统文学区别何在呢?就以小说来说,传统文学多少有合情合理的情节 ,鲜明的人物性格。如果是一部剧本,戏剧矛盾冲突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诗歌除了情感和想象外,还需要有鲜明 、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 。同样在绘画和雕刻领域里必需要有逼真的形象。而音乐没有旋、律是不可想象的。但在现代派的文学艺术里却是另一个样:·小说里的情节逐渐减弱 ,传统的人物形象开始模糊 。事物表象的描绘愈来愈被抛弃,时空观念被任意颠倒,象征、比喻、寓意的手法在新的意义上被广泛使用。在美术领域里 ,线条,色彩和形体不再仅仅用于逼真的形象塑造,而是用来直接表达情绪和感受。形象转向.“变形”,三度空间变成六度。在音符里旋律不再是作品的生命 ,不协和弦的应用推翻了古典和声学的绝对地位,节奏的重要性受到了极端的重视 。从有关这方面的例子来看,这种变化并非突然产生 ,而是随着时代社会的演变逐步形成的。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包法利夫人》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刻划方面不同于巴尔扎克,也会进一步看出,福楼拜与海明威作品间的巨大区别。左拉曾经指出说 ,散乱在巴尔扎克巨著中的近代小说的公式,经过提炼,在《包法利夫人》一书中体现了出来 。而海明成的作品又是另一回事 ,不仅情
节简单,语言简洁,作品所着重表达的己开始转向主人公的遭遇所引起的情绪。他的《永别了武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的这种外形上极为简练的创作手法被誉为“白描手法” ,很显然白描与浓重的细致的彩色画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至于讲到文学中时空观念的变化,“意识流 ”作品最能说明这方面的间题。如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其中的时空完全是随着主人公的意识流动而任意被颠倒。在莫迪亚诺的《暗店街》里,时序是随着主人公对自己过去的追寻不断变化的 。在这些作品里时空的颠倒具有立足的现实基础 ,显得自然而富有层次。说到象征 、比喻、寓意的手法,这些本来是古已有之的,但二十世纪以来 ,在各种流派的作品里这些手法使用得更为广泛。以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 、存在主义、荒诞派、黑色幽默等作品来说,它们不仅表达某一事物,某种思想 ,某种境况,同时也表达某种非普通语言所能传达的情绪或感受,而且它们愈来愈跟哲学的思考融合在一起 。因而 ,它们往往首先被善于思考的青年人所接受。在西德“卡夫卡式的境遇”一词已经成为用来表达人处于一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压抑境遇的专用词。同样,“等待戈多”已经成为人们用来说明人处于一种茫然存有希望 ,而希望总不来临的代用词,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该剧在美国某监狱演出时意外获得成功的道理。至于卡夫卡的《变形记》 、《城堡》或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其原意是否是这个意思,这无关紧要,因为二十世纪的文学艺术所追求的恰恰正是读者的“思考 ” 。而单纯的模仿自然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美术领域也一样 ,以挪威画家蒙克的《呐喊》来说,画里的天堂是炽烈的红绿色,应用的是直线与曲线的对比 ,突出地表达了人物体验到的恐惧感;而图中的人物却被画家画得没有现实感,只是模模糊糊的雏形。这人体,这景象 ,这色彩充分表达了画家在孤独苦闷中感到自然界浩瀚无尽而发出的呐喊 。这对读者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同样,在音乐的领域里,早在德彪西的作品里就打破了“旋律是音乐生命”的常规 ,、而且和声不分三和弦,不协和弦可以任意混用,从他的《牧神午后》可以看到 ,音乐开始脱离注重形式的纯音乐的领域,转而表达一种模模糊糊的气氛,愈到近代,这种倾向就愈强烈。
由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二十世纪以来.,不仅文学也包括其他艺术,都是在一个与传统文学不同的创作纲领下进行的 ,那就是“准确描绘不等于真实” 。也就是说,统治了几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文艺创作准则“摹仿自然”开始动摇。法国画家马蒂斯在谈到表现事物的不同方法时,这样说过:“一种是原本原样地去表现它们。另一种则是艺术地把它们传写出来 。 ”这种新的信条 ,不仅文学、美术 、甚至连戏剧表演艺术也受其影响,在布莱希特所提出的“陌生化效果”理论就是一个证明,在他看来 ,一个演员如若扮演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他就应该牢牢记住,他只是在表演李尔王 ,而绝不能企图使自己变成李尔王。
对于这种新的现代派文学,我们不妨就它的某些突出特点略加分析。
一、传统文学主要描绘的是外在客观世界,重点是揭示人和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而二十世纪以来的现代派文学主要反映的却是人的内在矛盾 ,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这个精神世界常常以反对现存物质世界的面貌出现,同时表现为追求个人价值以及对自我本质的探索。这类作品所表现的题材 ,常常被人们看作是虚无飘渺的,但实际上我们在这些作品里看到的乃是自我分析、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等“自我意识”的表现。所谓“自我意识 ”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具有其他意识所共有的本质和作用 ,正如《“自我意识”浅见》[3]一文所说:“自我意识”是“以一个有感觉能思维的自我本身作为认识对象的,是主体对于自己心理,思维以及行动过程、内容 ,结果所进行的认识、感受和评价。 ”“自我意识”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一个被隔离于人群之外的人是很少有自我意识的 。“自我意识”的产生说明人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认识外部世界 ,也要认识自己,要求认识自己在外部世界中的地位、意义并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作出判断。当社会生活变得复杂时,“每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分化也就呈出多种状况。它能表现为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的矛盾,现实的我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的矛盾 ,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的矛盾,‘小我’与‘大我’,‘自我’与‘非我’的矛盾 ”[4]等等 。人类的这种自觉活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 ,人对自己的生存产生意识,正标志着人类发展之进步,因为这个探索本身是文明人的重要课题 ,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才可能产生这种意识。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意识在现代社会要比任何过去时代要强烈的原因。
二 、传统文学不仅画面广阔,篇幅长,反映的社会面宽 ,人物众多,涉及的不仅是一个时代甚至是几个时代 。而现代派的文学画面窄,篇幅短 ,涉及的事变往往是几天,甚至几小时,从内容到形式具有高度概括、综合特点,但作品却揭示了作者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比起传统文学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但这种简化的形式常常为习惯于传统文学的人贬之为“抽象化”。但我们知道传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象镜子般反映现实世界,它对人及-社会的一切错综复杂的关系,采用的观察方法 ,基本属于直观的范畴,因而它所能做到的主要是“描绘”世界 。而现代派文学不满足于描绘现实世界的表面矛盾,要求对它进行更深的剖析。它企图以文学的形式 ,从哲学的高度来探索人生、人的价值 、人类发展的前途等等问题,运用的是哲理性的观念,因此 ,尽管它使用了大量象征、比喻、寓意的手法,还是不能避免“抽象化 ”的倾向。但这并不能说这是坏事 。法国诗人安德烈·布列顿[5]在谈到超现实主义运动时,曾把它分为两个时期 ,即直觉的时期和推理的时期,如果我们能从中得到启示,以区别传统文学和现代派文学在认识事物方面所经历的思维阶段之不同,也许是有益的。因为“抽象化”不仅出现在文学艺术领域 ,整个二十世纪这种抽象化的趋势有不可阻挡之势,物理学也不例外,要想回复到以直观来理解事物已属不可能。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在访问浙江美术学院时 ,曾对学生这样说过:“我并不想告诉你们怎样画画,我只想改变你们对艺术的观点,绘画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它取决于你怎样观察对象。”画家王乃壮在《抽象与具象》一文中指出:“在完全凭记忆画的作品中,往往具有了最初的抽象因素,因为抽象是具象的高度概括 。中国画论中似有此说:‘看山画山不是山 ,闭门画山便一是山’”。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再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最初被看作是抽象的东西 ,往往日后就会变得实在起来,因为通过抽象,可以产生更进一步的直觉,而新的直觉又会变为进一步抽象的起点 。1949年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汤川秀树在提到爱因斯坦的成就时说:“抽象往往只是将事物简化的一个途径 ,而在很多时候,简化的结果会导致一种新的美的产生。 ”当代的抽象画恐怕最能说明这点,至于文学中的抽象是否有美就不是能一目了然了 ,但如果它使人产生“思考”,这本身就足以说明它并非是虚无。
三 、人说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是“非理性”的,“荒诞的 ” 。这个观点可能是由于它使用了“变形”、“歪曲”的手段而引起的。但问题的关键是:是否“非理性 ”的文学必然会引起 ,“非理性”的后果?事实证明,正好相反,现代派文学的创作依据是“思考” ,要达到的日的也正是“思考 ”。在这里“非理性”、“荒诞”本身成了引起理性思考的手段 。关于这点,布莱希特的叙事戏剧理论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荒诞派 、黑色幽默这种荒诞不经的艺术手段 ,可以毫不费力地使读者对作品中发生的事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这恰恰是布莱希特一生致力于追寻的“陌生化效果 ”。这在当代已成为极普遍的文学艺术现象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的意识和感受.较之过去的时代有了复杂的变化,“现代人”对生活的经验和理解以及他们的表现都具有了新的内涵。由于“信息社会”的来临 ,预示了信息、知识、智力的重要性。当代的文学家必须通过自己的感官 、头脑的思考力接受新的知识并将它与自己特有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以创造出与新的生存条件,现代审美意识相适应的,又具有新艺术形式的作品。作家必须要扩大自己的视野 ,融合众多学科的知识、除哲学、社会学外,还需语言学、生理学 、心理学、精神学、数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加深扩大文学探索人生奥秘的领域 。
另外 ,文学的创作既离不开语言,也不能没有思维。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人类的语言也在相应发生变化 ,文学语言也不例外。在当代的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正规的造句法被打破,标点符号任意被取消和混用;句子被无限缩短 ,或由不合逻辑的联想所组成;词义的转换等等现象 。如果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这些语言现象似乎显得有些荒唐,但在探索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上,就有可能会从与思维有密切关系的语言领域开拓战场。
我们知道 ,一个作家如何分析观察现实,采用什么艺术形式固然与他们所处的时代 、社会密切相关,同时也跟整个人类的思维发展有关 ,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又是和人类的劳动不可分割的。猿脑之所以变成人脑,正是通过劳动和语言完成的,’劳动促使人类发展了各种感觉、劳动需要各种感觉协同活动 ,需要反映事物的整体 。而语言也促使大脑通过词汇对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概括,进行思考,也就是说 ,在劳动过程中,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人类逐步改变自己的认识能力。说得明白些 ,社会劳动实践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原始社会生产水平低,人的抽象概括能力也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 ,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也逐步提高 。就这样,人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就日益深刻、精确 、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未来的文学研究工作中 ,不仅新颖的语言学还有思维科学的研究将会起巨大的作用
英美文化常识全集
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二、跨文化意识培养与《英美概况》教学并重的策略
英美文化内容丰富多样,决定了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策略也应是灵活多样。应开通多种渠道: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大量查阅资料,了解英美文化;通过观看影视、录像资料等增加直观感受;通过背景介绍 、对比 ,感知文化差异等形式进行 。不论哪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跨意识培养与教学并重,把跨文化意识培养融人到《英美概况》教学中来。
(一)知识性文化与交际性文化相结合 ,突出跨文化意识
文化教育可分为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知识性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宗教法律 、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性文化则包括风土人情、交际礼仪、行为规范等隐性文化。隐性文化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进行交际时的语言行为所隐含的民族习惯、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 。教学中应将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相结合,改变传统的重知识性文化、轻交际性文化的倾向。加强交际性文化教学 ,突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应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人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社会思想、习惯行为 ,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 。如在介绍?American character?的时候,教师可先介绍美国人在性格形成的原因和思维方式后,再和学生一起总结在与美国人打交道的时候 ,要注意避免的话题和可涉及的话题,以便在日后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传递信息。这种结合的策略,不仅扩大了学生知识视野 、感知文化差异 ,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困惑。
? (二)补充性课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体现时代性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是师生间进行对话的文本和材料 。但一些教材忽视学生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有的大而全,重点不突出,很多内容上大学前都已学过;有的教材理论知识多 ,现实意义不强;还有的教材所用的'材料为英文原文,不是针对中国学生。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角度出发,选取教材在内容上应是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比例适当。大部分内容应涉及当前英美国家的社会现状,但这样的教材不多 。因此 ,教学中可同时使用两种教材,如《英美概况》(来安方编著)和《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朱永涛主编)同时使用,能使学生既对英美文化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又能对文化现象进行思考和实践锻炼。选用英文材料做教材时,应能多角度反映某个文化社会现象,以帮助学生自己来判断分析。
另外由于教材存在的问题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制作补充性课件,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实用的教学材料和更新的英美文化信息以及时事内容资料 。比如 ,讲到英美经济制度时就要加入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内容,讲到美国外交政策时就应加人反恐相关事件,以此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不断注人更具针对性的实用的教材内容和时事资料 ,不仅能体现课程的时代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跨文化意识。
(三)背景介绍和对比相结合,关注文化差异
我国著名英语专家胡文仲先生认为:?学习语言材料 ,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不领会其精神。?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把背景介绍与对比相结合有助于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会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 。例如,单纯地介绍英国的悠久历史和美国迅速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时 ,人们会不自觉地用传统的自卑或自大的情绪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其进行褒扬或贬抑。如果用中西方文化纵向介绍对比的方法去看待英美历史和中国历史,犹如打开一扇窗,不仅能使人们正视英美发展史 ,同时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渊源,对其中的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介绍英美选举制度时,与英美两国进行横向介绍对比 ,让学生了解英国大选选的是议会下议院或者选的是执政党,而美国大选选的是总统,使之更好地了解英美选举制度 。
(四)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强化实践性
在教改的新形势下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是教学的主导。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学的主体 。同时,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广博的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要求学生摈弃传统的仅靠教材在课堂学习的模式,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
由于《英美概况》课具有内容纷杂 、信息量大、实践性强的特点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现代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但是疏于管理、放任自流的自主学习其结果必然或流于形式或偏离轨道。把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调动师生教学的两个积极性,同时也对培养跨文化意识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教师应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 ,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做为一项任务纳人到教学中来,精心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时期的相关主题或选定文化题目。组织学生在课外多渠道查阅收集资料,进行讨论或开展实践活动 ,并把适时指导和管理贯彻始终。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从中领悟中西文化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中要注意的文化细节 ,使实施英美文化教学与培养跨文化意识的自主学习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这种结合也将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
三 、结语
跨文化意识关系到对英美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需要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须坚持教学培养并重的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论文查阅:
1.必备的美国文化常识有哪些
熔炉---The Melting Pot 美国的别称 。
因为美国是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融合组成的国度。这些移民说的英语不像英国人的英语那样具有较强的阶层性与地域多样性。
他们形成了相似的生活习惯与礼节;城乡居民的差别也不像其他国家的那样明显 。 美国社会虽然竞争性强,且存在着种族歧视 ,但它在同化来自不同民族的移民方面又表现出相当大的弹性与包容性。
因而,形成了全新的整体文化与共同的民族意识,使美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美国人的人生观是基于个人奋斗、自我管束与竞争精神之上的 。
雅皮士与雅非士---Yuppies and Yuffies 雅皮士是美国人根据嬉皮士(Hippies)仿造的一个新词 ,意思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 。 雅皮士从事那些需要受过高等教育才能胜任的职业,如律师、医生 、建筑师、计算机程序员、工商管理人员等。
他们的年薪很高 。雅皮士们事业上十分成功,踌躇满志,恃才傲物 ,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
与嬉皮士们不同,雅皮士们没有颓废情绪,不关心政治与社会问题 ,只关心赚钱,追求舒适的生活。 雅非士意为“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
他们虽然觉得自己的生活无法与雅皮士的生活相比,但又不愿意有失落感 ,并发誓要找到自己的归宿 。 山姆大叔-Uncle Sam 它是美国的绰号与象征。
山姆大叔的英文为Uncle Sam,缩写是U。 S 。
正好与美国的英文缩写相同。但它怎样成为美国的绰号和象征的呢?普遍的说法是:1812年,美英战争期间 ,美国特罗城有一个专门供应军用牛肉的商人(也有的说是军事订货的官员)名叫山姆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1776—1854),人们平时都叫他山姆大叔(Uncle Sam)。
美国 *** 收购他的牛肉箱上都盖U 。S。
字样。人们遂开玩笑说这些盖有U 。
S。字样的箱子都是山姆大叔的。
后来“ 山姆大叔 ”便成了美国的绰号 。19世纪30年代,美国画家又将“山姆大叔”画成一个留有山羊胡子的瘦长老人 ,帽子和裤子都有星条旗的标志。
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 “黑色”这一词,源出耶稣殉难日(Good Friday)。 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暴跌,因这天是星期五 ,故称股票市场的“黑色星期五 ”。
10月19日纽约股市的股票指数普遍大幅度下降,超过了1929年10月28日引发经济大萧条的股票暴跌纪录 。这天开市不久,即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 ,纽约股市创下了破纪录的股市交易 6043亿股,使得美国几家大公司损失惨重,上市的5000家公司的整个股票价值 ,一天中就折损了5000亿美元。
股值暴跌迅速度卷世界各地大金融市场,引起了西方的极大恐慌,这次股票暴跌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股市最糟的一次,也是华尔街有史以来下跌幅度最剧烈的一次。
2.英美文化知识
一 。(一)美国货币
美国货币由美元dollar和美分cent组成,one dollar等于100 cents。其纸币bill有一、二 、五、十、二十 、五十和一百美元等面值;硬币(coin)有一美分(或a penny)、五美分(或a nickel)、十美分(或a dime)和二十五美分(或a quarter)等。在数字前加$表示美元 ,如:$500表示五百美元;在数字后加C表示美分,如:50C表示50美分;表示由美元和美分组成的钱数时,常用$表示,如:$6.50 。
(二)英国货币
英国货币由英镑(pound)和便士(pence)组成 ,也分为纸币notes和硬币coins。纸币有面值五镑 、十镑、二十镑和五十镑;而硬币,即金属货币有一便士、二便士 、五便士、十便士、二十便士 、五十便士和一镑等。若指一定数额的硬币,通常用piece ,如2P(pieces);随身带的硬币可用change表示 。100 pence等于1 pound。在数字前加£表示多少英镑,如:£800为800英镑;在数字后加P表示多少便士,如:5P表示五便士(penny的复数);表示由英镑和便士组成的钱数时通常不说出pence ,如3镑50便士可说成£3.50或three pounds and fifty。
3.英美文化常识
一 。
(一)美国货币美国货币由美元dollar和美分cent组成,one dollar等于100 cents。其纸币bill有一、二、五、十 、二十、五十和一百美元等面值;硬币(coin)有一美分(或a penny)、五美分(或a nickel) 、十美分(或a dime)和二十五美分(或a quarter)等。
在数字前加$表示美元,如:$500表示五百美元;在数字后加C表示美分 ,如:50C表示50美分;表示由美元和美分组成的钱数时,常用$表示,如:$6.50。 (二)英国货币 英国货币由英镑(pound)和便士(pence)组成 ,也分为纸币notes和硬币coins 。
纸币有面值五镑、十镑、二十镑和五十镑;而硬币,即金属货币有一便士 、二便士、五便士、十便士 、二十便士、五十便士和一镑等。若指一定数额的硬币,通常用piece,如2P(pieces);随身带的硬币可用change表示。
100 pence等于1 pound 。在数字前加£表示多少英镑 ,如:£800为800英镑;在数字后加P表示多少便士,如:5P表示五便士(penny的复数);表示由英镑和便士组成的钱数时通常不说出pence,如3镑50便士可说成£3.50或three pounds and fifty。
4.英语文学常识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的语法特征 比较can 和be able to 比较may和might 比较have to和must must表示推测 表示推测的用法 情态动词+have+过去分词 should和ought to had better表示最好 would rather表示"宁愿" will和would 情态动词的回答方式 带to的情态动词 比较need和dare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1)常见的否定句做法1.含有be动词的否定句:规则:在be动词后面+not ,另外is not可缩写成isn't,are not可缩写成aren't,was可缩写成wasn't,were可缩写成weren't,但am not不可缩写。
2.含情态动词的否定句:规则:在情态动词后+not,必要时可缩写 。3.带有行为动词的句子否定句做法:(1)单数第三人称做主语(he she it或代表单个人或物的第三人称名词):规则:要在行为动词前加上助动词doesn't ,然后找动词恢复原形。
(2)其它人称作主语:规则:在行为动词前加don't,句子中行为动词的用原形。句型1.含be动词的基本结构:be的现在形式为am,is,are.(1)主语是I,用am.(2)主语是he,she,is ,一个人名或一个称呼(也就是第三人称单数),用is.(3)主语是复数或是you,用are.(4)在有助动词 ,情态动词句子和祈使句中用be原形 。
2.动词have的基本句型:谓语动词have表示拥有某物,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当主语是第一人称(I,we),第二人称(you)以及第三人称复数(they及其他复数名词并列主语等),用have ,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he,she,it或单数名词),用has.(1)肯定句:主语+have/has+宾语+其他(2)一般疑问句:Do/Does+主语+have+宾语+其他?(3)肯定句:主语+don't/doesn't+have+宾语+其他3.There be结构:(1)there be的现在时是there is或there are,表示有。
存在形式的有 ,其后加上地点,就是“在某处有什么” 。there is表示有的东西为单数,或不可数形式。
there are表示有的东西为复数。(2)some,any常用在there be句型中 ,some一般在肯定句中表示几个或一些,any一般在否定句或一般疑问句中使用。
(3)有的人或物是几种,以第一种的形式为准 。(4)特殊疑问句为How much / many …?和What's …?4. 祈使句用来表示命令、请求或劝告的句子 ,称为祈使句,祈使句的否定式是在前面加Do not。
5. 感叹句感叹句就是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由how或what+被强调的部分+其余的陈述部分 。
6. 反义疑问句反义疑问句是问话的人对问的问题有一定的看法,需要答话的人给以证实 ,其结构一般为两部分,前边是陈述,后面是提问;如果前面是肯定形式,后面应是否定提问;而前边是否定形式;后面则是肯定提问。7. 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瞬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
结构为be(am / is / are)+动词的现在分词 ,现在分词的变化有三种,句式是:(1)肯定句:主语+am / is / are +v.ing(2)否定句:主语+am / is / are + not + v.ing(3)一般疑问句:Am / Is / Are + 主语+ v. ing8. 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目前存在的状态,也表示主语具备的特性和能力及客观真理 。(1)当主语是第一 ,第二和第三人称复数时,肯定句:主语+动词原形+其他否定句:主语+don't +动词原形+其他一般疑问句:Do+主语+动词原形+其他?(2)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肯定句:主语+动词(单三)+其他否定句:主语+doesn't+动词+其他一般疑问句:Does +主语+动词+其他?(3)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有四种基本的变化规则。
(4)特殊疑问句的结构:特殊疑问词+助动词do / does +主语+动词原形+其他?祈使句及there be句型(一)祈使句1. 祈使句的特点及构成。(1)祈使句是提出请求 、建议、命令、号召等的句子 。
(2)祈使句的主语常常省略,句中的谓语动词放句首 ,或在谓语之前用please,please也可放在句末。(3)祈使句中的动词后面通常用一介词,构成固定搭配,在句中作谓语。
(4)祈使句中谓语用原形动词 。2. 祈使句的级与包含意义(第一人称祈使句)例:(1)原级:Please open your books . 请打开你们的书。
有礼级:Would you please open your books ? 请打开你们的书好吗?否定式:Would you please don't open the door ? 请你不要打开门好吗?(2)第一人称祈使句例:原级:Let's read the book . 让我们看书吧。否定式:Let's not read the book . 让我们别看书了。
3. 提供帮助的Let …在句中的使用例:Let me help you . 让我来帮助你吧 。Let me carry the box . 让我来拿这个大盒子吧。
4. 祈使句的否定形式:直接在句首加上Don't。 例:Don't throw it like that . 不要像那样子扔它 。
Please don't open this box . 请不要打开这个盒子(二)there be句型1. there be句型在句中的使用。肯定陈述句:(1)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2)There are some hills in the picture .否定陈述句:(1)There isn't a picture on the wall .(2)There aren't any hills in the picture .疑问句及简略回答:(1)Is there a bird in that three ? Yes , there is . No , there isn't .(2)Are there any books on the table ? 2. 对there be句型的分析(1)there be句型表示“有” ,there是引导词,be是谓语动词。
(2) 。
关于“英美国家社会与文化教程答案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扈艳艳]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tjs.cn/yxfl/202508-652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扈艳艳”!
希望本篇文章《教程辅助“椰岛常胜游戏辅助器,推荐8个购买渠道》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