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 ,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土资源部内部情况通报 2013年第14期
(2013年2月27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全体常务理事和专家们齐聚一堂,召开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 ,听取了田大佑同志《关于2012年度工作情况和201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崔瑛同志《关于协会业务发展规划纲要的说明》、李广涌同志《关于2013年度财务预算的说明》,分组进行了讨论,分析形势,研讨问题 ,提出建议,谈得都很好。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协会业务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度工作情况和2013年工作计划》和《2013年度财务预算》。
2012年8月29日协会成立大会召开后,全体常务理事 、专家顾问和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 ,行业主管部门精心指导,各会员单位大力支持,协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自身建设方面 ,履行了社团成立登记手续,开展了秘书处工作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初步制定了秘书处各项规章制度。在行业服务方面 ,通过调查研究制定了行业技术要求和标准规范修订工作方案,开展了会员资质服务,建设开通了协会门户网站 ,制定了业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了为会员单位服务的人员培训计划。这些工作,为协会顺利运转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协会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在此 ,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在第一次会长办公会上我曾提出,协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要有新开局、新局面 ,我觉得大家工作很努力,初步取得了这样的成效。
下面,我就下步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行业现状和形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是中央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位置。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 ,是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工作的首要课题。准确把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发展现状、形势和需求,是推动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近两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全国层面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 、任务和具体措施。核心是要建立健全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四大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随后又印发“贯彻落实《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进一步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任务。
为落实好《决定》,部又按国务院要求编制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经国务院同意已经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五大任务,包括调查评价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避让搬迁与工程治理、应急体系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支撑 。《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部署了调查 、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这两部《规划》的颁布实施,明确了今后地灾防治工作的总体格局 ,是我们开展各项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地质灾害防治来讲,意义非常重大。我们认识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地质灾害防治就是要构建人地和谐的地质环境。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战线的同志们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二)地方党委、政府全面推动落实防治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决定》发布实施以来,各地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进机构 、队伍建设,切实消除隐患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组织领导上,有31个省、253个市、1573个县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各地逐级成立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组成的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机构建设上,全国已有21个省 、157个市、1010个县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25个省、170个市 、403个县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机构,其余地区也在积极推进防治机构建设 。在经费投入上,有23个省、176个市、932个县设立了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近一年来 ,地方财政累计投入130亿元用于开展重大隐患点的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工作。在措施落实上,陆续开展了2032个相关规划 、73755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9213处重大隐患点勘查 ,4958处重大隐患的工程治理,1万多处隐患点周边45万多群众进行了搬迁避让 。
(三)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全力指导开展防治工作。近年来,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积极谋划 ,精心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2003年至2012年 ,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348起,避免37.1万人伤亡 。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二是法规规章体系基本建立,组织领导得到加强。建立了国家、省、市 、县四级应急预案和防治规划体系 。各地共发布实施41项地方法规规章、103项标准规范。三是加强了防治管理工作,初步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工作程序 ,主要是年初进行趋势研判、汛前动员部署,然后是汛期预警预报、重点时段监督指导 、常态化的演练培训、及时有效的应急处置、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使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四是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完成了山地丘陵区2020个县(市)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每年度开展巡查排查复查工作,查出隐患点总计约27万处 ,实施了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的地灾危险性评估,掌握了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育总体分布规律 。五是完善了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全国共有超过35万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在基层义务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 ,累计培训群测群防监测员和有关干部群众1000多万人。六是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向基层推进,30个省(区 、市)、215个市、1037个县逐步建立多部门联合的监测预警信息平台,31个省(区 、市)、303个市、1578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七是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 ” 、“五条线”、“五到位”建设 ,有效提升了市、县 、乡、村组防御能力。目前已建设“十有县 ”1765个 。八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持续加强,二、三期防治工作完成了崩塌滑坡工程治理430处,库岸防护172.7千米,崩塌滑坡库岸搬迁避让480处涉及4.58万人 ,建立了255处重大崩塌滑坡和重点库岸段的专业监测网并实施了专业监测,完成了28个区县级监测站的能力建设和区县、乡镇 、村组三级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建设,实现了对3049处崩塌滑坡(涉及59.5万人)的群测群防监测 ,启动了三峡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九是积极有效地应对了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全力参与了汶川、玉树和彝良抗震救灾,重庆武隆崩塌、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 ,有效避免和减少了人员伤亡。
(四)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支持做好防治工作 。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中组部组织开展地方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地质灾害防治专题培训。中央编办支持成立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中心。发展改革委重点支持云南省等地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财政部不断加大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从2010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5亿元。交通运输部 、铁道部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配套落实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水利部、气象局、地震局在工作过程中统筹考虑地质灾害防治和水情 、雨情、震情等防灾信息发布 。电监会、国资委 、三峡办等部门和单位积极监督指导加强施工区、重要工程周边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积极参加突发地质灾害抢险救援。
当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已经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全局性工作,防治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用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就超过200亿元。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配套的防治工程规模也很大,每年投入资金总量也以百亿计。我们要对全行业的投入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力量、要求 、重点、任务等都要与之相适应 。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 ,崩塌 、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 、突发性、动态变化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特别大。过去我们常说地质灾害的特点就是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我想怎样才能进一步刻画地质灾害的特点呢 ,你到一起灾害现场,地方政府负责同志会问:“这是隐患点吗?是隐患点为什么没有监测出来;如果不是隐患点,查了好几遍了为何还没有查出来?”所以 ,一方面是由于地质灾害的隐蔽性,在地表几乎看不出下面有什么情况,它是很小很小的一个裂缝然后上面有泥土把它堆积 ,树木长得好又很茂盛,但真正滑塌下来后发现里面是一个大溶洞 。都是上百万年的土地,像这样的地方如果不动用工程进行勘察极难发现 ,这就是它的隐蔽性。还有就是动态变化性,岩土体很稳定,它稳定的因素变化了就有可能导致本身的平衡发生变化,就由稳定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状态 ,这也是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难点。有的是一个小灾但最后可以发展成一个大的滑坡,所以动态变化性比较强也是地质灾害隐患的一个特点 。尤其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 、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 ,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设生态文明 ,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地质工作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造福百姓 、惠及子孙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成立行业协会 ,是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和谐 、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夯实基础,谋划发展,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巩固和发展行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的最重要任务。
二、齐心协力做好行业服务工作
协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规范行业市场、促进行业自律 、维护会员权益、提高防治工程质量的重要平台。可以说,服务就是协会的生命 。我们要秉持服务第一的观念 ,为广大会员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为行业发展办实事,将服务的观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
协会成立首先是要定好位 ,简单地说,协会就是会员之家,就是为广大会员服务。但不能简单理解为做一般性的事情 ,要维权但也有规范。现在这么多治理工程在开展,一旦防治工程建设出了重大问题,造成严重损失 ,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业发展 。责任也是谁出事谁承担。所以,就应当构建对质量终生负责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要求。怎么来构建行业自律,诚信体系建设也是我们服务的重要内容 。当然还有标准、规范 、经验交流、人才培养 ,还有公平公正。这个行业要发展,项目的竞争是公平的,是公正的,防止少数人从中谋取不当利益 ,这是我们要做的。
常务理事、专家顾问是行业的精英和优秀代表,是推动行业服务的中坚力量 。常务理事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协会日常工作 ,使常务理事会充分发挥领导决策和工作协调作用。这次111个常务理事来了100个,不知道没来的十几位同志是否请假,我们应该建立规矩 ,开会总是连续不来,那就不要来了,我们要讲规矩 ,大家都来共同关心。有技术单位的常务理事,有技术分会挂靠的,要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协会关于行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安排 ,尤其是分布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常务理事,要积极推动本地区成立行业协会并做好指导 。专家们要做好参谋,积极为协会发展建言献策,指导会员单位提升防治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 ,为技术咨询 、行业监督、宣传培训等工作贡献力量。据大家议论,其中很大的一项政府职能转变就是把中介的业务交给协会,协会就真正承担起来这种行业的管理责任。在矿业行业评估师协会时我就特别强调这一点 。我曾强调协会刚成立时开始进来的基本都是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 ,将来应当是会员自己,政府有关人员要退出。但在起步阶段不参与不行,起步阶段要能保证协会的健康、规范发展 ,但不应一直参与,成为变相的政府管理,这不叫行业协会。为什么行业协会的工作局面不生动 ,与这是有关系的。所以部里要对协会初步放权,协会要加快成长 。包括各专业委员会要依法依规,明确职能 ,规范运作,自律自立,合理发展,科学分工 ,充分发挥协会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中的监督 、指导作用。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协会全面启动各项工作的关键一年。今年协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 ,按照协会章程、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要求,以完善服务体系为目标,推进建立会员交流服务、技术标准规范 、行业自律监管和宣传教育培训四大体系 ,稳步开展资质服务、搭建交流平台、推进信息服务 、开展专家咨询服务、进行标准规范的编制、行业自律监管 、宣传教育培训七项工作 。四大体系、七项工作,在工作计划中都已提及。
(一)加快建立会员交流服务体系。协会的交流服务,就是直接服务于会员单位日常防治资质申请、学习交流 、信息咨询、专家咨询等 ,这是会员单位从事防治活动的最基本需求,是协会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防治单位资质服务相关制度,完善行业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手段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近期主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资质服务,提升申报 、延续、变更等事项办理的效率。以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为目的,研究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个人执业资格制度 。个人执业资格、单位资质都要有,构成个人和单位负责相结合的责任体系。当然这要有个过程 ,所以我们要研究探索。二是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交流 、典型治理工程考察等活动增进行业内外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协会网站作为日常交流学习平台的重要作用 。今年可考虑优先组织赴汶川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近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主战场进行考察。进行地灾防治工程治理 ,从勘察到设计到施工到验收以及监理,这套流程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到大的平台上去学习,要学习大的具体项目 、优秀的工程是怎么做的。那么我们管理的单位的会员就可以考虑从管理的角度如何加强监管。设计单位、工程单位的会员就可以在里面思考这个东西 。行业协会之间大家就要交流如何提升我们的行业工程质量。所以我们要通过这些交流提升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推进信息服务 ,要以建立会员管理数据库 、防治项目数据库、人员培训数据库、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数据库 、专家数据库和优质工程评选数据库等为手段,满足会员单位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四是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形成成熟的专家工作规则 ,建立完善的专家联络机制,扩大专家覆盖领域,专家在推动行业发展、服务会员单位、宣传教育培训和支持政府决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会员服务很重要 ,目前这个行当还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他行业已经出现。我曾和他们进行过交流,例如出现一个案子,追查追究一些责任 ,怎么来评判,技术上的判断怎么来判,这涉及到公平 ,涉及到正义,当然也涉及会员单位权益 。
(二)逐步完善技术标准规范体系。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要求、标准规范体系,是防治技术成果转化 、推广的重要途径 ,是保证防治工程质量、整体提升行业防治水平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技术要求、标准规范体系,为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依据,全面满足行业规范化 、标准化的需求 。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主要是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方案 ,确定编制目录。要做好调研,听取各会员单位、广大专家的意见,把握行业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了解会员单位需求 。既要认识到工作的紧迫性,也要考虑到它的长期性,因此要合理把握工作进度,区分轻重缓急 ,优先制定推行一批行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对于急需的要尽快推出。行业标准过去政府一直在抓,现在应该考虑让协会来做。二是积极组织协调 。标准规范的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更需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需要充分调动并依托广大会员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邀请会员单位积极承揽具体标准规范的编制工作,特别是请有重大防治工程实践经验、技术力量雄厚的单位负责重要项目的编制。常务理事 、专家顾问要给予大力支持,推动本地区、本单位参与其中 ,借此带动广大会员单位的发挥经验和技术优势 。三是做好成果的完善和应用。编制成果要广泛征求会员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切实体现前瞻性、科学性 、民主性和权威性。对正式发布的编制成果,应给予编制单位冠名权 。2013年要优先制定并逐年发布一批行业亟需的技术要求。
(三)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监管体系。协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行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 ,通过建立以诚信建设为主体的行业监管体系、行业评优评奖,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提高防治工程质量水平 。近期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行规行约 ,规范市场行为,起草发布行业自律宣言,保障行业市场有序、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建立典型防治工程评优评奖制度 ,包括制定评选规则和评价指标体系 、设计操作程序和明确预期效果等。三是探索建立行业信用等级评价措施和办法,为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打好基础 。
首先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以教育为主 ,要有行约行规、自律宣言,大家都来遵守。二是以激励为主,褒扬优质工程单位 ,重大工程应优先选择优质工程资质单位开展,建立激励机制。三是要建立惩罚机制,其中一条就是信用等级。协会今后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大构建奖惩相结合的诚信体系建设 。
(四)推进完善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是提高行业人员技术水平、法律政策水平的主要渠道 ,是协会服务会员的重要方式。在这方面,协会广泛联系着行业单位、专家顾问 、政府部门,具有联系广泛、组织健全、人才荟萃等优势 。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面向广大会员单位和社会公众做好政策宣传 、知识普及和技术培训等工作。近期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扎实做好培训教育。通过调研,摸清行业队伍、人员情况,及时收集和分析培训需求,着眼行业长远发展 ,突出技术培训重点,合理制定培训工作计划,科学设置培训课程 。要着力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形成一批精品课程,建强一支师资队伍,建实一个培训平台。要依照有关要求 ,制定完善培训工作制度,规范组织管理。对培训的效果要进行评估,培训要严谨 。二是积极开展科普宣传。要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组织机制、日常宣传机制和舆情收集分析机制 ,建立系统化宣传格局,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文化品牌。近年的重点应放在基础建设方面,主要是建好协会网站并将其作为宣传培训以及交流的最重要平台 ,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日宣传活动,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做好会员单位人员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 。每年5月12日是全国的防灾减灾日,行业要发挥重要宣传作用。包括各省国土资源厅,如果有地灾协会的话要发挥好作用 ,如广东省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三 、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秘书处作为协会常设办事机构,发挥着上下联系、左右沟通的枢纽作用。要继续做好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增强秘书处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 ,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加强学习和教育,充分发挥各有关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 、为行业发展服务的意识,这是协会的重要责任。成立秘书处的作用就是为大家做服务,人不能松松塌塌 ,能力不强,现在各政府部门都在积极转变。我们这儿要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各项具体工作 ,不断完善公文档案 、人事财务、会议计划、培训教育等各项制度,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与严格管理并行不悖的就是规范。干什么工作要有规矩,先立制度再干事儿 。为什么办,怎么办 ,由制度来确定。工作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司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要用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大家,通过对新进人员的培训,促进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地运行。三是指导专业委员会的建设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防治工程勘查 、设计、施工、监理等五个专业委员会,要做好向民政部报批和履行好相关手续 。各专业委员会要认真研究工作的定位和工作开展 、工作纪律、工作方案。四是做好专家库建设,制定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 ,做好专家联络和服务工作。行业专家要认真负责,专家活动也要有规范 。这次会议上大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请秘书处认真进行梳理 ,提出落实意见报会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这个建议你负责处理,最后由会长办公会决定。有关需要研究的我们研究,需要落实改进的我们来落实来改进。第一次会,第一次干这件事儿 ,目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再往后工作就顺了 。开始话说不清楚,以后运转起来也就难了。
同志们 ,协会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共同支持,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秘书处的工作 ,推动四大体系、七项工作的开展。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将行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谢谢大家!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
2013年3月5日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建设节水型社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 、利用、节约、保护 、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严格管理水资源 ,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提高用水效率,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体系 ,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机制。第五条 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市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发展和改革、农业、环保 、国土资源、住建、航道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 ,负责水资源开发 、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省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水资源管理考核办法,将水资源开发、利用 、节约、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省人民政府对各市(地)的主要指标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考核。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政监察机制 ,健全水政监察队伍,加强对水事活动的监督检查,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水情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珍惜、保护水资源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 。
广播 、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对珍惜、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宣传和舆论监督。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 、利用、节约、保护 、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 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第十条 额木尔河、呼玛河、逊别拉河 、讷谟尔河、乌裕尔河、通肯河 、呼兰河、汤旺河、蚂蚁河 、倭肯河、穆棱河、挠力河及其他跨市级行政区河流的流域综合规划,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有关部门和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由市(地) 、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 ,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十一条 建设水工程项目,应当保障生态用水需要 ,保证河道最小生态基流,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 。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前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对水工程的建设是否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和防洪规划进行审查。
建设水工程项目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第十二条 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 ,未经有关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修建排水、阻水 、取水和截(蓄)水等对边界河道和跨行政区域河道的水量、水质及防汛抗旱有影响的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第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或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年度用水计划 ,对本省年度用水实行总量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严格限制开采深层承压水的原则取用水资源。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 。第十四条 全省、跨市(地)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经省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市、县级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市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会同同级有关部门 ,依据上一级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经本级发展和改革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第十五条 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省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并将国务院分配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市、县级人民政府 。
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应当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用水总量已经接近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应当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
关于“汪民副部长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上的讲话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迎南]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tjs.cn/yxfl/202508-5922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迎南”!
希望本篇文章《1分钟科普“多乐跑得快辅助工具(提高胜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