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 ,确实是有挂的,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 ,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 。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上有关“长安本部在哪里?”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长安本部在哪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你好 ,长安大学本部属于碑林区 。
以南二环为界,南二环以北属于碑林区,南二环以南属于雁塔区。
长安大学有两个校区 ,分别是碑林校区和渭水校区。
一 、碑林校区:西安市碑林区南二环路中段 。
二、渭水校区是陕西名校,坐落在渭河边,师资力量雄厚 。
长安大学是四个学校合并后的名称 ,所以它的本部也就有四个,公路学院,地质学院 ,矿院,还有一个忘了名字了。离大雁塔最近的就是矿院了,就在北广场对面那边,门在西安商业银行旁边。公路学院在南二环上 ,到二环坐公交可以到 。
它也是位于西安的城南,长安南路,从钟楼坐215 ,600,323,229 ,一路向南坐不了几站就到了!
长安大学的具体介绍:
长安大学于1951年始建,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直属中国教育部 ,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由西安公路学院、西安地质学院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
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是中国最早承担援外教育和和首批招收港、澳 、台学生的高校之一,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备警官选拔培训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拥有世界唯一的高校汽车综合试验场。
据2019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 ,学校有校本部和渭水2个校区 、太白山和梁山2个教学实习基地,校园面积3745亩。
以上就是对这个校区的具体介绍以及具体怎么去的路线 。
西安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潼关县位于陕西省关中东端。北纬34°23'-34°40',东经110°09'-110°25'。东邻河南省灵宝县,西连华阴市 ,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山西省芮城县隔河相望 。南北长约30千米 ,东西宽约22千米,总面积526平方千米/444.96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143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2 。区号:0913。拼音:Tongguan Xian。
行政区划
潼关县辖4个镇、4个乡:
镇:城关镇、秦东镇 、太要镇、桐峪镇
乡:安乐乡、高桥乡 、南头乡、代字营乡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 ,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 。东接河南省灵宝县,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 ,北濒黄河 、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想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4公里,东西宽约24.6公里,总面积526平方公里。潼关县是陕西的东大门 ,是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咽喉要道,其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 。
[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 ,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 ,处平均风速3.2米/秒 。
[交通]
陇海铁路交于城南,310国道 、西潼高速公路横贯全县。
[水文]
县境内有自产水和过境客水两大部分:自产水指汇入黄河4条一级支流的11条支流;客水指黄河、渭河。
人口状况
2003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 157911 人(公安数据) 。男女性别比为 103.2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县全年出生人口 882 人 , 死亡人口 685 人, 出生率 5.97 ‰,死亡率 4.64 ‰ ,全年净增人口 197 人,自然增长 1.33 ‰。
人口分布
2000 年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人口 29975 人 , 占常住人口 19.8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 120728 人,占常住人口的 80.11% 。
城关镇: 25863 人;港口镇: 10917 人;太要镇: 25261 人;桐峪镇: 17606 人;秦东镇: 6083 人;城郊乡: 12411 人;安乐乡 12105 人;高桥乡: 13601 人;南头乡: 11604 人;代字营乡: 12292 人 。
家庭户人口
2000 年全县共有家庭户 36000 户,家庭户人口为 146966 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 4.08 人 ,比 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 4.14 人减少 0.06 人。
年龄构成
2000 年全县常住人口中, 0 - 14 岁人口为 46190 人,占常住人口的 30.6% ; 15 - 64 岁的人口为 97435 人 ,占常住人口的 64.7% 。 65 周岁及以上人口为 7078 人,占常住人口的 4.7% 。同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0 - 1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0.5 百分点 ,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 0.2 个百分点。
民族构成
2000 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 150371 人,占常住人口的 99.78% ;各少数民族人口为 332 人 ,占常住人口的 0.22% 。与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 21115 人,增长 16.3% ;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18 人 ,增长 5.7% 。
受教育程度
2000 全县的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 2958 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 16088 人;接受初中教育的 56130 人;接受小学教育 56562 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扫盲班)。与 1990 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百人口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受教育程度的由 7 人上升为 21 人;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由 95 人上升为 115 人;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由 365 人上升为 402 人;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由 392 人上升为 405 人。
民间文化
古 战 船
潼关古战船孕育诞生于古县城附近的高桥乡 、秦东镇,辐射兴盛 ,传承于高桥乡高桥 、税村一带,其装扮表演 以古代战船为原型,故得此名 。西汉时初见雏形 ,明清时发展兴盛。
古战船表现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流星、铁鞭开路 、静场,二是竹马先行,三是古战船表演 ,四是舞狮舞龙,五是锣鼓助阵,渲染气氛。竹马 、战船场以彩绘、剪纸 、绢花装饰 ,有龙、虎头像认示两阵 。
竹马、战船表现了潼关水陆两站的配合形式 ,是黄河流域古代战争为民间艺术结晶。被誉 为“中华一绝 ”。
踩 高 跷
高跷亦称“木棍上的秧歌”,五虎张“高跷”一般分为“文跷 ”和 “ 武翘 ” 两大类 ,均依照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手持各种道具,排成队列,在雄浑鼓乐的伴奏下,踩这铿锵有力的节奏 ,翩翩起舞,如下腰、劈叉 、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蝶 、原地旋转360 0 以及叠罗汉(造型)等,精彩的表演 ,高难度的造型,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甚至表演绝活 。
背 芯 子
潼关南街芯子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 ,同时也有邻近的少数人参加,以铁制骨架为各种装饰艺术的“芯”,承载一至数名小孩 ,加上动作表演,以高、险、奇 、巧成为南街的一种特色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及外国友人的喜欢。
芯子为手工及表演技艺 ,其铁芯要用熟铁再经过多次锻打,使其成为刚柔兼济的专用钢材,既能承载重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 ,让人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可以表演古今的戏剧、民间传说及其它多方面的内容。
南街芯子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在大型广场演出 ,也可以在舞台上演出;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和锣鼓、秧歌等配合演出 。同时有背芯子 、抬芯子和车芯子之分,以便根据不同的场合安排出不同的活动内容。
矿产资源
该县秦岭地区 ,埋藏有金、银、铅 、石墨、大理石、蛭石等多种矿物,分布范围较广,藏量比较丰富。据今发现北宋“崇宁三年 ”(1104)的矿洞石刻 ,大约900年前就有民开采金矿石 。在潼峪、蒿岔 、太峪、东桐峪等峪道都发现有矿洞遗址,仅麻峪就有72孔。历代官府屡禁庶民开采利用。明代17任兵宪都残酷地镇压过矿民 。清康熙《潼关卫志》在“乡贤”中记述潼关卫指挥使盛德的镇压矿民情况:“嘉靖二十九年矿寇猖獗,公率兵击之 ,兵溃,公奋力战,遂为贼害”。《潼关县新志》记述:西潼峪佛头崖下有铜矿,官府曾经开采 ,因矿苗未成熟而终止。清代还有矿师勘查,立石标记 。又载:西南牛角岭有煤矿,民国十年(1921)有人集资开采 ,因资竭而辍,但不知其是否有煤矿。建国后,1958年“大炼钢铁 ”时 ,群众在东桐峪河浪铁砂发现砂金,一度广为流伟。1965年陕西省地质局派出勘探队在本县秦岭山区对矿产资源进行普查,经普查、初查 、详查确有金矿石。1972年县筹建开发大理石矿 。1975年前后 ,近山地区社、队集体和个人挖掘蛭石、大理石 、蛭石加工等工、副业生产迅速兴起。
在开发大理石、蛭石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开发金矿石。1975年筹建潼关县金矿 。1976年渭南地区潼关金矿开始筹建 ,1977年陕西省革委会决定,渭南地区潼关金矿与洛南铬矿合并为陕西省潼关金矿。1979年县金矿因资金 、技术不齐,遂移交由陕西省潼关金矿。1984年陕西省潼关金矿改属冶金工业部,分设东桐峪、潼峪矿区 ,5个坑口,有职工1655人,其技术力量雄厚 ,机械化设备较为齐全,日产原矿石500吨,为国家定点的国营中型黄金矿山企业 。1985年生产黄金1.61万两 ,实现利润206万元。同年,县筹建李家金矿,1986年筹建县小口金矿 ,到1989年两矿分别年产黄金2617.38两和5554.25两。同时,冶金部潼关金矿的东桐峪矿区,改设东桐峪金矿 ,隶冶金部 。
随着国家矿山建设的发展,集体和个人采矿选炼黄金的浪潮迎风而起。1979年李家村公社马峰峪口大队第三生产队成立采矿队以后,陕西省冶金局多次催促兴办采金队,县社队企业局已派员驻队指导 ,沿山社、队采矿陆续成立。到1985年全县有规模不一 、技术设备不等的采矿队80多个 。1981年太要公社成立黄金冶炼厂后,到1985年全县有黄金冶炼厂13家。原来开采矿石远销外地,年采矿石2450多吨 ,1980年折合年产黄金2152两,白银1397两,铅20吨 ,总产值26万多元。此后,进行自采自炼。到1985年生产黄金1.0万多两,白银2.35万多两 ,铅400多吨,总产值583万元,跨入全国生产黄金万两县行列 。群众家庭氰化池、混汞碾、小球磨、氰化池772个。全县本年生产黄金突破3万两 ,每人平均1两以上。
经济发展
二00七年,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一 、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快速。全县生产总值实现8.82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增速创近十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亿元 ,较上年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较上年增长27.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9亿元,较上年增长9.6%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8%、28.2%和60%。全县人均生产总值5720元 ,比上年增长19.72%
二、农 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9323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7.28% 。其中,农业产值13489万元 ,林业产值946万元,畜牧业产值3821万元,渔业产值267万元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9% 、13.7%、35.54%、-4.8% 、2.49%。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3万千瓦,化肥施用量5845吨(折纯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 50725吨 7.4
其中:夏粮 20807吨 -17
秋粮 29918吨 35
棉花 690吨 37.2
油料 2602吨 10.6
苹果 5987吨 2.5
大枣 157吨 9.3
芦笋 6081吨 —
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肉类总产量 3101吨 7.3
其中:猪 肉 2485吨 6.3
牛羊肉 463吨 7.7
禽蛋产量 430吨 1.2
大家畜年末存栏 9834头 -0.3
生猪存栏 22121头 0.4
羊存栏 4785头 -5.9
家禽存栏 7.31万只 20
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水产品产量 295吨 -4.8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 。全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7000亩。其中荒山造林19995亩。绿色家园建设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加快 。完成水利建设投资990多万元 ,新增基本农田3000亩。全年新修和整修渠道46.7公里,新打机井20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00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平方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 。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6248万元(现价),实现增加值20100万元(现价),分别较上年增长35.8%和31.5%。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007年 比上年增长(%)
黄 金 172555.5两 14.9
其中:成品金 134113.7两 26.2
含量金 38331.8两 -12.6
机 砖 2.21亿块 10.5
酱 菜 1360吨 8.8
铁精粉 2.5万吨 66.7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4家 ,全年完成施工产值5850万元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34929 万元(不包含跨区域项目),较上年增长76.19%。其中,纳入统计范围5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9912万元 ,较上年增长95.15%,一 、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463万元、16236万元和122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76% 、83.42%和111.88% 。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63万吨 ,货物周转量13686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41万人,旅客周转量10826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978户,比上年减少1092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6624户,比上年增加9057户。全年完成电信业务量5856万元;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379.7万元 ,其中,函件7.37万件,报刊发行36.8万份。邮政储蓄年末存款余额45994万元 ,较上年下降0.3% 。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
商品消费市场平稳。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363.9万元,较上年增长12.96%。其中,县的零售额22273.4万元 ,县以下零售额10090.5万元;批发零售业27637.6万元,住宿和餐饮业1628.3万元,其他行业3098万元 。
对外贸易工作取得新发展。全县当年签定合同外资金额7222万美元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1.7万美元。
七、财政 金融 保险业
财政收入支出双增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03万元,比上年增长 11.2%。其中,增值税316万元 ,营业税675万元,企业所得税140万元,个人所得税169万元,资源税63万元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1730万元,行政性收费收入260万元。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508万元,比上年增长47.43% 。其中 ,农林水利业支出1658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374万元,教育支出5277万元 ,医疗卫生支出1174万元,城建支出94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336万元 ,一般公共服务业支出6044万元。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6093万元,比上年增长 10.1% 。各项贷款余额96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6.6% ,其中,工业贷款3968万元,农业贷款32709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 29.9%和46%。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143668万元 ,累计支出1264277万元,累计净投放现金120609万元。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承保金额15190万元,人寿保险承保金额2290万元 。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25万元 ,人寿保险理赔金额86万元。
八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共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200吨/日处理金精矿冶炼”、“潼关县黄河良种猪繁育”、“酱菜系列产品开发 ” 、“周家城肉牛养殖示范小区”、“知识产权培训”等项目列入市级科技计划 。共组织申报发明实用型和外观设计型专利10项 ,授权10项,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专利申报任务。
教育事业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全年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资金569.5万元。投资1331万元 ,新建校舍19180平方米,消除危房6808平方米,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培训下岗职工400余人 ,职教招生724人,投资150万元建成全县第一所高标准公办幼儿园,成职幼教发展迅速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6所,在校学生人数22524人 ,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9950人,小学生在校学生数12574人。小学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3%。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647人 ,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550人,小学专任教师1097人 。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945人 ,较去年增加了140人;中考成绩500分以上考生93人,占参考人数的4%,比全市高一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潼关县民间艺术团 ,民间艺术背芯子、古战船 、踩高跷等优秀文化节目多次赴中省市演出,增强了潼关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组织编写了《十七大又出新篇章》、《高举旗帜奔小康》、《磨道湾》 、《农村孩子》等文学作品 。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化活动3场 ,共送书10000余册,放**160余场,送戏70多场。县文化馆共备藏书12000册。
卫生事业迈上新台阶 。全县年末拥有医院、卫生院13所,卫生技术人员593人。其中 ,医师179人,助理医师60人,护士173人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81人。2007年4月份,我县被省政府批准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县,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0.3万余人 ,参合率达92%,2550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360万元 。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县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2624.7万元。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68.93吨 ,削减二氧化硫1247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及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为100%,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十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1‰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1527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4‰,死亡率为6.25‰,自然增长率为4.15‰ 。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2604人,比上年减少195人 ,工资总额15743万元,比上年增加2687万元,人均年工资12475元 ,比上年增加2320元。县属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0384人,工资总额11938万元,人均年工资11515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 ,比上年增加390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61元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82843万元 ,比上年增长7.1%。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723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563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262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9636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6150人 。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00人 ,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013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485万元。全县4817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共统筹住房公积金471万元。
历史沿革
商代隶定国,称桃林 。周代为畿内地 ,录虢国(北虢),称“渭_”。春秋时称桃林塞,隶晋。晋侯使詹嘉处暇守此防秦 。战国 ,秦厉共公二十四年(前453)隶魏。 秦惠文王六年(前332),设宁秦县, 属宁秦县辖地。汉高祖五年(前202) ,设船司空衙门,专管黄、渭河水运、船库。后以船司空官名为县名,隶京兆尹 。新莽始建国元年(9) ,改船司空县为船利县,隶后承烈郡。 东汉复名船司空县, 隶司隶校尉部。 建安十八年(213) ,船司空县并入华阴,隶京兆尹 。后经三国、魏 、晋275年均属华阴县。北魏永熙三年(534), 属定城县(治所在今公庄村北之定),隶华州华山郡。西魏时定城县并入敷西县 ,直至北周 。
隋开皇三年(583),属敷西县隶华州。大业三年(607)改隶京兆郡。五年(609)改敷西县为华阴县,潼关属之 。唐垂拱元年(685) ,华阴县改称仙掌县,天授二年(691)分仙掌县东部(潼关)设潼津县,隶虢卅。圣历二年(699) 三月 ,改属太州(治所在今华县)。长安二年(702)撤潼津县,并入仙掌县 。
神龙二年(706)复名华阴县,本县属之。 后经五代、宋、金 、元约670余年 ,均属华阴县。明洪武七年(1374)设潼关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九年(1376),设潼关卫 ,属河南都司(明顾祖禹著《读史方舆纪要》说洪武三年设潼关卫) 。永乐六年(1408),属中军都督府。
清雍正二年(1724)撤潼关卫,五年(1727),设潼关县。 乾隆十三年(1748) 改设潼关厅 ,属陕西潼商道同州府 。 民国二年(1913)废厅,设潼关县,属陕西关中道。二十二年(1933) , 属陕西。二十八年(1939)属陕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大荔 县) 。三十六年(1947)属陕西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华县),直至解放。
1949午5月29日潼关解放,本县属渭南专员公署 ,隶陕甘宁边区政府。1950年5月,属渭南专员公署,隶陕西人民政府 。1956年10月 ,渭南专员公署撤销后,直属陕西人民政府,1958年12月本县与渭南县合并后 ,设潼关人民公社, 属渭南县,隶陕西人民政府。1961年8月15日恢复潼关县制,属渭南专员公署(1979年改称渭南地区行政公署) ,隶陕西人民政府,至今。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 ,潼关县排名第71 。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潼关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7月,商务部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 ,潼关县入选。
2017年2月21日,潼关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7月,潼关县荣获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
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719.1亿元 ,增长14.5%。财政总收入400.29亿元,增长2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4亿元 ,增长24.6%,一般预算支出276.85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75元 ,分别增长24.7%和20.4% 。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是: ――扩大投资保增长。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13亿元,增长31.2%。全市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近3000个 ,其中23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3亿元,完成年计划139.4% 。城市维护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5亿元,比上年增加30.16亿元。五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592.53亿元 ,增长33.9%。工业投资完成441.57亿元,增长24% 。民生八大工程投入资金13.2亿元,完成项目577个。金融机构本外币新增贷款1306亿元 ,有力地支持了各项建设。
――提升产业保增长 。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8.6%,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2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5.33亿元 ,增长17%,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成为我市第4户产销过百亿元工业企业。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粮食总产218.2万吨,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30家 ,实现农产品加工流通收入160亿元。大唐不夜城建成开放,比亚迪汽车二厂、雨润西安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 、长安通讯产业园、西安华南城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 。
――促进消费保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1.12亿元,实际增长20.3%。旅游、房地产 、汽车消费持续旺盛:旅游业总收入297.4亿元 ,增长22.1%;接待国内游客3862万人次,增长22%;接待海外游客67.3万人次,增长6.5%;商品房销售面积1256万平方米 ,增长6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汽车24.21万辆,销售额增长46.1% 。积极落实“家电下乡 ”、“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补贴政策,农村消费稳步发展。
――优化结构保增长。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325.03亿元 ,占全市生产总值48.73%,提高1.13个百分点 。启动百项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35亿元 ,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积极实施名牌战略,认定名牌产品45个,服务业名牌企业12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关停落后水泥生产线8条,预计单位GDP能耗降低5.5% ,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分别减排1.99万吨和2.15万吨,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 。
――加快开发区和区县发展保增长。全力推进“四区一港两基地 ”发展,高新区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经开区建设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扎实推进 ,曲江新区启动扩区,浐灞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航空产业基地获批全国唯一通航产业试点园区 ,航天基地和国际港务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沣渭新区组建成立。区县经济活力增强,有9个区县经济总量超过百亿元 ,其中雁塔超过500亿元,莲湖、未央和碑林超过300亿元;有7个区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亿元,其中莲湖、碑林、雁塔 、新城和未央超过10亿元;高陵县成为我市首个西部百强县 。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城市综合交通改善工程全面推进,地铁二号线进入铺轨和设备安装阶段,一号线正在抓紧主体施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完成基础工作;机场高速专线建成通车 ,南北中轴线等城市主干道综合改造完成,公园南路、半引路等一批道路建成使用,东北二环、东南二环立交工程进展顺利 ,新增人行天桥6座,建设公交港湾98处;城市供排水网络面积扩大 、密度增加,李家河水库、引湑济黑、大峪水库供水 、石砭峪水库供水复线等工程加快推进 ,城市未来发展用水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高新、经开、户县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试运行,第五污水处理厂主体基本完工,周至 、蓝田、浐灞、国际港务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新建330千伏变电站2座 、110千伏变电站16座 ,新增城区集中供热面积776万平方米。
——着力推进城市改造 。未央新城、大明宫、纺织城、大兴新区 、解放路等区域改造加快推进,民乐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北院门、三学街等一批重点街区和旅游景点周边环境综合改造效果明显。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顺利完成45个村整村拆迁和18处棚户区拆迁扫尾工作 ,新启动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全年拆迁房屋面积1016万平方米;安置房累计开工面积9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7万平方米,安置回迁5038户、16889人。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 。完成大绿二期工程 ,三年植绿大行动成效明显,工程造林19.77万亩,新建 、改造绿地广场66个 ,新增城市园林绿化面积486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已通过住房建设部公示。渭河城市段堤防完工,幸福渠上游段综合治理加快推进 ,沣河流域综合治理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全长6.2公里汉城湖蓄水运行,新增水面850亩。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 。全年良好以上天数达到304天 ,市民享受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
——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提升年活动”。全市提升活动安排的36项工作58个项目进展顺利,对2275栋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整修,楼房“平改坡”335栋 ,改造农贸市场40个,拆除违法建设103.8万平方米,拆除户外广告2167块,完成了部分路段架空线缆落地任务 ,规范门头牌匾工作逐步推进,火车站广场、新城广场、钟鼓楼广场景观改造基本完工 。认真执行《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城市管理水平有新的提升 ,市民群众对市容环境满意率达到92.8%。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28亿元,20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顺利启动 。建成农村公路1351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114公里 ,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黑河引水灌区续建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5平方公里,建成农村饮水工程410处 ,解决了60.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85个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整村改造覆盖率达到80%。列入关中百镇和省级重点镇的38个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建成五台 、崇皇等一批特色镇 。农村垃圾“村组收集、乡镇转运、区县处理 ”试点取得初步成果。
——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继续开展“平安西安”创建工作 ,我市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荣获全国治安环境最高奖项“长安杯 ” 。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新城 、碑林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全面完成了“一控制 、两下降”目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完成新一轮市政府机构改革 ,精简部门4个,将700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为171个。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取消、调整行政审批项目63项 。成立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19个市级部门109个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进入中心大厅办理。新一轮区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在抓紧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高陵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25户国有企业改制,全市国有企业改制面达到98.5% 。组建了市投资控股公司、市建工集团、市水务集团 ,整合市机电化工和市轻纺建材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陕鼓集团重组上海鼓风机公司 、纺织产业整合等10大资产重组项目进展顺利。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国首家国家级航空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和开元城市发展基金在我市设立,市商业银行财务重组全面完成,1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高陵阳光村镇银行获准成立 ,顺利发行中期票据11亿元、城投债15亿元,首发上市企业1家,上市再融资3家。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西安秦腔剧院等7家文化事业单位完成改制,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播出并获好评,秦腔现代戏《柳河湾的新娘》获国家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2.19亿美元 ,增长6.2%,实际引进内资676.5亿元,增长13.15%。实现服务外包合同金额2.2亿美元 ,增长51% 。西安地区进出口总额72.55亿美元,略高于上年水平。西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基本完工。成功举办2009欧亚经济论坛、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 、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第四届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等展会130个,中国国际运输车辆暨特种车辆博览会永久落户我市 。与希腊卡拉马塔市和广州市、西宁市结为友好城市 ,与兰州 、银川、天水等城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西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全市社会事业总投资173.55亿元,增长22.3%。
——全力推进创业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10.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6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1.22万人,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1.53万个,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 ”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积极扶持青年科技人才和农业科技特派员创业,加快大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7亿元 ,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
——强化社会保障工作 。进一步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度,将非公有制企业 、灵活就业、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逐步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把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全市养老保险达170.12万人 ,新增扩面14.51万人;失业保险达127.78万人,新增扩面2.23万人;医疗保险达352.42万人,新增扩面88.8万人;工伤保险达104.11万人 ,新增扩面8.21万人;生育保险达81.95万人,新增扩面7.49万人。加快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全年支出14.5亿元。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照料工作试点,新建58家为老服务机构 。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33万名城乡低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启动建设扶贫重点村31个。切实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地震受灾农民安居工程全部完成 。新开工经济适用房面积204.92万平方米,竣工157.86万平方米 ,廉租住房保障户数累计达到16928户。二手房交易完成201.26万平方米,增长25.8%。住房公积金当年归集70.6亿元,当年发放个人贷款26.71亿元 ,累计有65万多户职工利用住房公积金改善了住房条件 。
——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深化和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开工建设40所农村(山区)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完成18所薄弱学校改造工作 ,建设启智学校,选派240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和农村寄宿制学生享受了“蛋奶工程”。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村级全覆盖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街办全覆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以上。实施“农村母亲健康工程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健康检查覆盖面达95.5%。儿童医院门诊医技楼等项目正式启动 。积极做好各类传染疾病的预防控制,全力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收到成效。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西安广电中心、西安音乐厅、西安美术馆和曲江**城建成启用,新建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市十四届运动会 、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和2009城墙国际马拉松赛,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4.5枚金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5%。 ,新生婴儿性别比开始趋向正常。市殡仪馆搬迁工程正式启动 。“城市一卡通”投入运行。普法宣传、新闻出版、妇女儿童 、民族宗教、参事、文史 、社科研究、地方志、外事侨务 、人防、档案、气象 、地震、老龄、慈善、残疾人 、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948件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复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 ,对市政府系统1107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依法行政培训,启动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修订了市政府工作规则,规范了市政府重大工作决策程序。推进政务公开 ,开展“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深化,惩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完善 ,查处了一批教育 、医疗、土地等领域违法案件。“四乱 ”整治和“小金库”治理成效明显,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加快应急平台建设,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目标考评办法,加大抓落实力度 ,促进了各级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 ,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 、市政协监督支持,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 ,我代表市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市人民,向西安驻军、武警官兵 ,向关心 、支持西安建设的中央、省属单位和各界人士、国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市政府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 ,工业生产 、入境游、利用外资、出口还未完全恢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企业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还不够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工作还需要抓紧探索;城市管理仍需加强,群众对交通秩序、治安环境等还不够满意;社会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切身利益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 ,农民增收还比较困难;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 、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
关于“长安本部在哪里?”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露]投稿,不代表TJhao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tjs.cn/sygl/202503-4203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TJhao的签约作者“初露”!
希望本篇文章《9分钟科普“一乐麻将软件”(其实真的确实有挂)》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TJhao]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您好:...